近年来,贵溪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关系全市人民福祉、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来抓,持续落实《贵溪生态市建设规划(2011-2020)》,全市上下切实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全省最干净城乡,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家园的有机融合,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绿色创建上规模。目前,该市林木绿化率达64.23%,规划区森林覆盖率达41.3%,城市乔木绿地率达26.7%。该市已规划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 86.66万亩,占该市林地面积的40.1%,其中国家公益林41.16万亩,省级公益林45.5万亩。截至2015年,贵溪市成功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樟坪畲族乡、冷水镇、文坊镇、耳口镇、流口镇等5个乡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雷溪镇、金屯镇、罗河镇、志光镇、鸿塘镇、塘湾镇、周坊镇、彭湾乡等 8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截至目前,贵溪市绿色有机认证总面积已达13619.7公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家,认证产品4个。
产业转型上水平。通过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实现资源,能源和物料的闭合循环。严格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完成了现有20多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关停小企业11家,共淘汰能耗46万吨,仅2015年就淘汰落后铜产能16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7.5%。大力引进了绿色照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了尾矿、采矿废石、电厂煤灰等固废的综合利用,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完成了10家企业清洁生产认证,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电商、旅游、物流等六大特色服务业发展日益壮大,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9.06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4.2亿元,增长2.1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4.9个百分点。
生态家园显成效。“森林城乡、绿色通道”项目扎实推进,完成造林绿化2.92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生态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率达73%。完成了城南滨水绿地、市政广场、后河湿地、沿河东路景观公园、浮石公园等主题公园建设,全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04平方米,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 33.59%。市经济开发区已基本建成两座生态公园,全园绿化面积达3000余亩,种植观赏花树3万余棵,植物种类80余种,绿化率达33%,被评为全省 “园林化工业园区”。今年以来,全市启动了农村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提升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农村卫生清洁状况有了大幅度的好转。
生态旅游快成长。通过对全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依托丰富的生态、民俗资源,全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樟坪畲族民俗风情旅游区成功创评省 AAAA级乡村旅游点、国家AAA级景区,双圳森林公园正积极创评国家AAA级景区。通过加大投入,鬼谷洞、云台山、耳口曾家等景区开发正在逐步进行,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随着贵塘公路沿线“1+5”重点工作先行示范带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沿线生态休闲旅游项目也在同步打造。在保护中开发文化产业。充分挖掘道教文化、铜文化、畲乡文化、鬼谷子文化、红色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极大地提升贵溪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串堂”、渡坊“十八坊”、历代农耕器具实物展等各类特色文化发展潜力,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做好了耳口曾家古村落前期保护、张留孙墓修缮、周坊鸣山庙等文物相关保护工作。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初步建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项目库,并已完成了《錾铜雕刻技艺》、《马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文字、图片的编撰工作,准备申报国家、省级保护名录。《铁拐李灯芯糕》、《贵溪捺菜》等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