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放下斧头 保护生态

2020年11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2/4/26

上清林场从“伐木工”到“护林员”的转变

“干了10多年的伐木工,现在当起了护林员,不仅自己不砍树了,还要宣传好,让村民都不要砍。”龙虎山景区上清林场森林消防队队员练益林告诉记者。

自2010年起,为了保护好景区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放下斧头,保护生态”的发展理念,上清林场由产业体系向生态体系转变,由商品经营型林场逐渐转变为封山育林、景观林打造、护林防火、园林绿化等生态公益型林场。练益林就是在林场经营方式转变后从油锯手调到森林消防队工作的,他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着眼长远,勇挑改革重担

据了解,上清林场经营面积6万余亩,收入来源主要是经营人工杉木用材林。国有林地大部分都在景区核心及迎视面,目前已全面停止了林木采伐。

林场现有职工600余人。企业老、底子薄、人员多、负担重是林场面临的大问题。上清林场年需采伐木材8000余立方米方可维持林场正常运作。6万余亩林地要养活600余名职工,人均林地不足百亩,上清林场生存举步维艰。

2010年,上清林场已经开始减少采伐指标,2011年的采伐指标已从原来的每年8000多立方米下降至4000余立方米,采伐林地又选择在偏僻国集联营山场,生产成本高,纠纷多,生产难度大。停止国有林地采伐直接造成该林场年资金缺口达300余万元,给林场发展、职工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该场职工麻建强告诉记者:“以前采伐量大,每年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现在只剩育林、护林这一块,收入只有几千块钱,没有采伐指标就没事做,只好去外面给人家打零工贴补家用。”

上清林场党委书记孔凡明告诉记者:“从景区长远发展上来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改革给林场经营和林场职工带来了暂时的困难,但我们坚信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多措并举,务求改革实效

据介绍,林场改革后,为了保证林场经营发展,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一方面景区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林场也主动转变经营理念。

国营林场停止采伐后,上清林场坚持一方面加强培育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加强传统林场经济管理,从节约木材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木材价格等方面实现木材利润最大化。

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拓旅游经济。林场充分利用处于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这一区域优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参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目前,圣井山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建设,该项目的开发将为林场拓宽资金渠道来源、改变单一经济结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利用林场人才优势,壮大新兴产业。组建园林绿化公司,建立专业绿化队伍,承担景区园林绿化施工建设任务,既扮靓了景区,又增加收入来源,解决了职工就业。园林绿化公司运营一年来,绿化面积万余亩,种植景观树苗10万余棵,上清林场也取得年利润数十万元的可观效益。

继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招商引资。2011年,上清林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增加财税收入,去年财税收入虽只有10余万元,但相当于减少林木采伐量100余立方米,留住了绿色,保护了生态。孔凡明告诉记者,由于起步较晚,成效不大,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

通过一系列措施,林场经营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大大缓解了改革带来的冲击,维持了林场正常运营,基本保障了职工的收入不受影响。

保障民生,维护和谐稳定

上清林场大部分职工于1998年以单位自筹方式参加养老保险。2011年,景区对林场改革给予大力支持,将全场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保障了林场职工的切身利益。

为夯实林场各项事业,上清林场还积极争取林业建设项目资金,缓解林业建设投入紧张状况,从而减少林场林业建设经营成本,如危旧房改造、中幼林抚育等。

为切实减轻林场社会职能方面的负担,2011年,龙虎山景区将林场办社会职能学校和医院全面剥离,划归地方政府管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场经营压力,收编教师、医务人员30名。

同时,为保障林场职工收入、生活不受影响,林场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就业安置。如练益林进入森林消防队、麻建强来到园林绿化公司等等。练益林告诉记者:“以前做油锯手,加上育林、护林,一年有两万多元钱的收入。现在每个月大概1500多元钱。虽然收入少了,但劳动强度低了,加上自己也40多岁了,还是能够接受的。”麻建强则说:“现在,采伐量下降带来的收入损失,可以从搞绿化工程上补回来,一年到头又有事干了。”

上清林场转变经营方式以来,敢于正视压力,主动出击,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举措,既实现了经营方式的成功转变,又做到了林场经营的平稳发展,保障了职工权益,维护了林场和谐稳定。不仅练益林从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上清林场也成功实现了从“伐木工”到“护林员”的华丽转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