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群众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1/10/14

群众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我市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报道之四

10月10日,对贵溪市流口镇盛源村的全体村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盛源村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隆重举办。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花灯、蚌壳灯、马灯舞等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的舞蹈,以及萨克斯独奏、印度舞等充满现代气息的舞蹈逐一登台表演,展现了盛源村民风淳朴、健康向上的生活姿态,让广大前来观看表演的村民享受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艺术盛宴。

盛源村农民文化艺术节是该村农民群众丰富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市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喜事,更是我市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开创了我市农村文化生活的新形式,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而且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和发展民间文艺团体,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群众文化红红火火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漫步在东湖广场、滨江公园、时代广场、社区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聚在一起吹拉弹唱的人群,有拉二胡的,有唱京剧的,还有跳交谊舞、扭秧歌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有活力四射的青少年,共同的特长、喜好将他们凝聚在一起,在美丽的夜色下自娱自乐,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将先进文化向基层逐步延伸,用先进文化引领基层文化,以文艺的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月湖区把繁荣社区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大对社区文化场所建设投入,大力扶持社区文艺队伍。近年来,该区采取多种形式筹资,精心打造了“大家乐大舞台”、“百佳城休闲广场”、“洪鹰音乐广场”等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广场。目前,全区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已达140多个,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该区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邀请省、市文艺方面的专家前来传经送宝,并由政府出资组织了文艺骨干赴外地进修,再派往各街道、社区担任文艺辅导员,在基层播撒文艺的种子。

余江县把实现文化事业强、辐射力强和影响力强作为发展目标,让老百姓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又有更加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该县现有民间喜乐艺术团、祥云赣剧团等100多个群众文艺团体,今年开展了文艺演唱会、摄影展、书画展、健身赛等近300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表演,月月有主题,季季有高潮,欢乐伴一年”的浓厚文化氛围。

农村文化遍地开花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载体进行了有效探索,使农村文化体育建设不再“虚设”,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和载体。

我市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为保证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有序开展,我市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按照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农民的要求,全面启动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去年建成17个并投入使用,今年年底再建成18个。届时,文化综合站将在全市35个乡镇实现全覆盖。

在政府的引导下,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文化资源被激活,一个个农民剧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活跃在全市农村。成立于2008年的月湖区夏埠乡夏埠村祝家村小组农民剧团,由30多个农民组成,演出节目丰富多彩,热热闹闹增添了喜庆氛围,每场演出都很受农民欢迎。贵溪市余家乡农民剧团,常年活跃在山村,只要逢年过节或村民的喜事之日,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每年都要演出几十场。贵溪市志光镇湖石村的杨爱胜,自己购买电影放映设备,在农村放电影30多年,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电影人”。

随着乡村文化活动的不断推进,文化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更加活跃,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丰富的文化活动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欢乐舞台”唱响鹰城

在鹰潭,说起“欢乐舞台”可谓妇孺皆知。2007年以来,我市充分利用群众性文化活动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以 “三贴近”为宗旨,以丰富和活跃市民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文化、建设现代城市文明为目标,策划开展了“欢乐舞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欢乐舞台”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和“百姓当演员、演给百姓看”的活动方式,组织业余文艺爱好者深入社区、军营、学校和企业演出几百场,参演人员上万人(次),观看演出人员基本实现鹰潭主城区全覆盖。在相关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在群众高涨的参与热情支撑下,“欢乐舞台”活动由最初的每月开展一次发展为半月一次,进而每周一次。经过精心打造,“欢乐舞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品牌效应,成为深受鹰潭人民喜爱的文化活动,成为业余文艺爱好者展示才艺的舞台,成为鹰潭文艺舞台后备力量的储备库,更成为折射鹰潭精神文明建设靓丽风景的“窗口”,被城乡居民亲切地喻为本乡本土的“同一首歌”。

“欢乐舞台”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大局、弘扬先进文化的传播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市不断丰富和创新“欢乐舞台”的活动内容,深入乡镇、社区、企业、军营,尽可能地满足各阶层群众更为广泛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目标。在节目内容的把握上,始终坚持“雅俗共赏、注重原创、突出特色、常演常新”的思路,除了歌曲、舞蹈、曲艺、小品、器乐等常见的艺术形式,还将健美操、时装表演等搬上群众性文艺演出的舞台,不仅更具群众性、广泛性和先进性,还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观众在这里寻求自己的精神享受,品味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尤为可喜的是,在“欢乐舞台”的带动下,我市群众文化蓬勃兴起,群众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区群众自发成立的各类文艺表演团体由2007年的两三家,发展到目前的数十家,其中既有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夕阳红艺术团、百姓艺术团,也有以青年为主的青鸟艺术团、轻舞飞扬舞蹈队,全市常年参加声乐、器乐和舞蹈表演活动的爱好者达数千人,群众文艺骨干队伍进一步壮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