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盛源村:文化“唱戏”促和谐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1/11/28

盛源村:文化“唱戏”促和谐

早就听说贵溪市流口镇有个全国文明村镇——盛源村,那里文化活动搞得十分红火,笔者不禁想去看看。这个愿望在日前得以实现。

“热烈祝贺盛源首届文化体育艺术节举办成功”,还未到盛源村,沿路一条条横幅先给我们来了个惊喜。同行的镇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前不久,盛源村举办了一个文化体育艺术节,村民们唱歌、跳舞,耍龙灯、狮子灯,还办了一台晚会,内容十分丰富,吸引了周边上万名农民参加。

车直接在盛源村文化广场停下,村支书黄长林早早地候在了那里,64岁的他满头白发,是个有着15年村工作经验的老干部。广场正中有一个大礼堂,门前“盛源村老年人协会”、“盛源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牌子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是以前村里的祠堂,协会成立后,就成了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黄长林边介绍边把笔者一行带了进去。活动中心有四五百平米,里面十分宽敞整洁,几十个中老年人正围在一起,满脸笑容地聊得正欢。招呼笔者坐下后,黄长林继续介绍道:“平日里村民们聚在这里下棋、打牌、看电视、跳舞,这几天活动中心请来赣剧团唱戏,为方便村民看戏,棋牌类的东西全收了起来。”果然,在正对着大门的舞台上,几个演员正在排练着戏曲。

戏团是本地的,16000元演出三天四晚共七场。大部分经费都是村民们自己筹来的,不足部分村里垫了点。听说笔者是来了解村里文化建设的,原先一起聊天的村民把笔者围了起来。“协会可好了,大伙聚在一起打牌、聊天,又是唱又是跳的,很是开心。自打协会成立那天起,我就天天来。”84岁的黄清水老人率先发言。“是呀,协会把大伙聚到了一起,遇到些事也可以一起出出点子,解除些心里的疙瘩,比一个人闷在家里强多了。”77岁的黄文学点着根烟,不紧不慢地说。

盛源村是个拥有3000多人口的大村子,村里有个大集镇,是四乡八邻的商贸中心。由于村子大,村里婆媳关系、邻里纠纷就没少让村委会操心。2005年,村委会引导村里办起了老年协会,300多个老人一下子集中起来,他们打牌、下棋、学唱歌、练舞蹈,很是开心,村里的年轻人也十分羡慕。2007年,村里因势利导,将协会扩大为全村文化体育协会,会员增加到2000多人。

“那么多人入会,协会是怎么管理的呢?”笔者忍不住道出了心中的疑惑。“这不,全靠了他们。”村民们感激地说。原来协会设有会长、副会长、委员,一共5个人,共同管理协会文化、演出等事务,人员都是百姓自己选的,基本是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全是义务工。“来得要比别人早,回得要比别人晚,要是有人损坏了财物,还得做些得罪人的事。”专门负责协会棋牌、图书管理的黄汝山对此深有感触。为了方便群众娱乐,他每天都要比别人早来到协会,别人回去后,他还得把棋牌一个个收起来,再看看有没有缺失,最后才回家。“没什么,都是同村人,多做些事没什么,我这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嘛。”当被问到协会干活累不累时,79岁的会长黄任发爽朗地说。

正是因为有了黄任发这些“热心人”,盛源村文化体育协会是越办越红火,除拥有四支舞蹈队外,还组建了龙灯队、腰鼓队、传统乐器队,让四乡八邻很是羡慕,官庄、双岭等周边的村民都争着往这里走,30多名外村村民更是成了协会的长期会员。每逢节日,协会都要安排演出,仅今年年初到现在就已举办了十多场。不久前举办的首届文化体育艺术节更是热闹,相声、小品、歌舞等40多个节目全由村民们自己表演。村里的台柱子周陆凤在场说道,参加协会真是好,像她这样又是排练、又是演出的,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身体好了,人也精神了,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现在已经能跳健身操、扇子舞等100多支舞蹈。确实,满脸红光的她一点也不像是52岁农村妇女的样子。

协会建设好了,村里组织活动多了,各式各样的演出让村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于是,参加协会活动也就更积极了,协会有什么需要都争着出钱出力。黄长林告诉笔者,可别小瞧了这协会,它可是村里和谐建设的大平台。协会建设好了,村民们心齐气顺,一团和气,村里各项工作都好开展。贵溪市文化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对盛源村文化建设作了这样一番点评:“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作为贵溪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样板,盛源村这种村委会牵头、村民自己组织、社会和部门扶助的发展模式十分值得借鉴,该市将总结好这种经验并予以推广,把农村文化活动办得更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