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记《七彩畲乡》“老村长”扮演者周志远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2/7/17

做事贵在坚持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随着《桃花朵朵开》的音乐声起,一名演员身体扭动了起来,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起了舞。他那风趣幽默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把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他,就是《七彩畲乡》“老村长”的扮演者周志远。

从艺数十年:演戏无数

1960年,周志远被录取进原余江赣剧团学艺。当时,根据他的形体、嗓音等条件,老师们将其定位为文武小生。19岁那年,周志远因饰演《三请樊梨花》中的薛丁山而崭露头角,得到了各界艺术前辈的关注和栽培。此后,练功、演戏就成为他生活中最大的主题。

从艺五十多年,周志远成功地饰演了一个又一个人物:《八一风暴》中的朱楷,《朝阳沟内传》中的栓保,《满堂福》中的郭媛,《秦香莲》中的陈世美,《双玉蝉》中的沈梦霞,《彩楼配》中的薛平贵,《玉麒麟》中的燕青……每一个角色都广获观众的喜爱,至今为戏迷们津津乐道。

1986年10月,大型现代赣剧《无名草》参加首届玉茗花戏剧节,周志远饰演老区农民冬崽,获表演二等奖;2000年5月在现代赣剧《唢呐声声》中扮演李宝庆,参加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演出一等奖,2001年该剧参加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决赛”,周志远获金奖。2010年6月,《七彩畲乡》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金孔雀大奖,周志远获优秀表演奖;2010年7月,在宁夏银川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获优秀表演奖。

尽管获奖不少,演戏无数,但周志远却表示,得到什么大奖都不如观众的夸奖,金杯银杯都不如观众的口碑,他很珍惜在舞台上的每一次演出,无论演什么他都全力以赴。

排练过程中:有苦有甜

谈起排练时的情况,周志远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有苦有甜。他告诉我们,在吉安进行的是封闭式的排练,每天都是围绕“食堂——住所——排练场”三点一线地转。记台词、对对白、练动作……外行人看起来这些都是很乏味的事情,可他们却整整连续坚持了一个多月。

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七彩畲乡》做了全面的修改,对演员们的表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地进入角色,周志远和“苗妈”饰演者陈秋云起早贪黑,一字一句一个篇章地演练,相互帮助,在相互找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了自己的表演,也很快找到了演出默契,为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周志远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必写日记,或是一天的流水账,或是对一件事情的感悟。从2008年第一次排练至今,他仅记录《七彩畲乡》的相关日记就有厚厚的一本。“排练很苦,但很开心,完成了第一场的合练”、“彩排到十点多,腰酸背痛,累了,睡了”……一篇篇、一段段的文字,记录的是他从排练到演出的心路历程,也是《七彩畲乡》一步步走出江西、走向全国最真实的记录。

在周志远的日记里,写得最多的还是“坚持”二字,他常用这两个字来鼓励和鞭策自己。他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正是长期的坚持,才推动周志远的艺术之路数十年来不断向前行进。

载誉归来后:今生无悔

在周志远的排练演出过程中,家人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儿子们看到67岁的父亲那么艰苦地排练着,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担心,每次通电话总会叮嘱父亲“保重身体”;在北京参加会演,儿子瞒着父亲到北京看望,可直到演出那天才来到梅兰芳大剧院,为的是不打扰父亲的日常排练。平日在家里,周志远经常对着镜子自己练习,久而久之,连9岁的小孙女都会哼唱几段,总是缠着爷爷学这学那。

夺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演员奖,周志远表示,这既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七彩畲乡》这台戏的高度认同。他激动地说:“党恩浩荡唱时代主旋律,国运辉煌歌人间真善美。今生无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