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迸发新活力
在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上,余江县再传佳讯,该县获三金一铜的好成绩,其中徐志兰木雕作品《慧质兰心》、邹才高木雕作品《一家亲》、李赫成石雕作品《天女下凡》获金奖。
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来自余江的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宋智勇凭着根雕作品《家乡美》再将金奖揽入怀中。
在第十一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该县又荣获两金三银两铜的好成绩,其中洪雁球和郑冬凤作品《花开富贵(樟木箱)》、吴金雪作品《论道》获金奖。
近年来,余江县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以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为支撑,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 “软实力”迸发新活力。2015年,全县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占全县GDP比重的15%,同比增长10%,以果喜集团为主的文化产业企业有90 余家。今年,余江县被评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十佳示范县(市、区),被列入全省第二批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县,该县潢溪镇喜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做优品牌,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凸显
余江是全国闻名的眼镜之都、雕刻之乡,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雕刻、眼镜、微型元件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有机地融合,形成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的新局面。
围绕眼镜之都、雕刻之乡的品牌,深入挖掘产业特色文化,举办具有区域和国际影响力的特色节庆活动,充分延展“天下第一雕”的品牌优势,倾力打造雕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雕刻创业示范街、雕刻创业示范园为载体的“工业+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等。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引导雕刻产业和眼镜产业发展特色文化游,指导雕刻产业和眼镜产业创建特色文化景区。
盘活资源,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
依托眼镜文化优势,利用世界眼镜博物馆、眼镜产业园和鹰潭国际眼镜城资源,配套建设眼镜文化主题公园,整体打包,集中打造4A景区。依托千年古镇锦江镇优势,将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与旅游相结合,将锦江文庙、果老丹池、古县衙等12个文物古迹进行整体包装,打造一条人文旅游线路。
围绕韬奋故里这一品牌,在韬奋祖居地潢溪镇沙塘村复建的韬奋祖居旁,兴建韬奋文化中心,开通“韬奋故里游”精品旅游路线。针对余江送瘟神纪念馆这一靓丽的历史文化名片现有陈列存在陈旧、亮点不突出、信息量较小等方面问题,实施送瘟神纪念馆提升改造工程,让韬奋文化、眼镜文化、人文文化和红色文化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同时,通过景区带动周边村镇形成联动发展。
服务群众,公共文化产业欣欣向荣
文化站发展欣欣向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该县涌现出被群众亲切称为“板车宣讲团”的春涛文化站等一批群众欢迎的乡镇文化站。2012年12月,春涛文化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村书屋”,站长吴光明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村书屋管理员”。2013年10月,经层层遴选,春涛文化站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行列。
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加大了对文化站的支持力度,先后投入的县本级财政资金逾6000万元;兴建了20多处市民文化休闲广场和图书馆、电影院等,建成12个乡镇(场)文化站、115家农家书屋和110多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注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济济
余江县着力培育技艺超群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队伍,吸引在外的人才返乡创业,引导优秀的雕刻、眼镜等文化产业人才参与大师评定。目前,全县共引进和培养国家级雕刻类大师11名,各类中高级人才460余名,雕刻人才3万余人。其中江西省童胜富根艺技能大师工作室还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全省根雕业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邹才高木雕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获省级大师工作室。
近年来,该县涌现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夏高生、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宁刚、江西省委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李赫成,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文化名家童胜富,全国社科普及先进个人春涛文化站站长吴光明等一批文化人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