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市旅游业开局之年“开门红”

2020年11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1/24

2011年接待游客865.1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60.06亿元

首席记者 林卫东 记者 钟海华

过去一年,全市旅游行业以“加快大开放,拓展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打造大旅游”为主线,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效益优势转化,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化,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全市旅游发展形势喜人。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65.1万人次,同比增长31.07%,实现旅游总收入60.06亿元,同比增长33.47%。接待境外游客15.21万人次,同比增长28.96%;旅游创汇2725.44万美元;同比增长29.47%。其中,龙虎山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0余万人,同比增长46.41%,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60.76%,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幅度领先全省景区,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增长率均创历史最高。

宣传营销形式多样,积极开拓客源市场

2011年,我市以龙虎山成功申遗为契机,以龙虎山创建5A景区为抓手,树立品牌,宣传营销,继续坚持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上海东方卫视、江西卫视等电视媒体进行龙虎山形象宣传。开行旅游大篷车赴福建三明、福州、泉州、厦门、漳州、龙岩六地开展宣传营销,组织召开了大型推介会5场。重点开发培育韩国等境外旅游市场,组织参加了韩国哈拿多国际旅游交易会,举办了鹰潭龙虎山旅游专场推介会。巩固和拓展国内客源市场,积极组织参加了中国国内(西安)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省政府“江西风景独好”北京、上海、杭州宣传营销活动,在长沙、武汉组织举办了2011龙虎山旅游推介会。

我市多渠道强化城市旅游形象宣传,配合全国首个“旅游日”开展宣传咨询,与中国旅游协会城市休闲分会联合举办了“寻找最美丽的休闲城市”全国记者鹰潭采风行,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中外记者鹰潭行,增设更新了高速公路和市区10余块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牌,龙虎山景区发行了鹰潭居民“龙虎山旅游年卡”,在重点客源城市开行了大巴直通车。龙虎山还大打“品牌”牌,实施“活动成品牌、品牌做活动、季季有特色、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的品牌推广战略,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道教文化旅游节、第七届国际帐篷节、第六届国际溪钓节、第二届国际自行车赛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尤其是第十二届中国·鹰潭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暨第五届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联合世界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使现代艺术、古代文化与自然山水交融,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活动期间有近300多家媒体、近千条新闻、近万个页面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龙虎山品牌影响力。

龙虎山针对签约旅行社采取“重奖组团社、调动地接社、招徕大团队”的优惠奖励措施,同省内外3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客源招徕协议。2011年,龙虎山成功举办了全国自驾游合作峰会、全国百强旅行社合作峰会,签下多个旅游大单,创下了单日接待千人团、全省最大的自驾游车队的纪录。

旅游招商模式多样,务实推进项目建设

我市努力创新招商方式,围绕重点招商项目积极开展引资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仅去年上半年全市旅游系统就完成内资实际进资3.66亿元。大道乾坤、龙虎山生态运动养生园、九曲洲国际养生谷等十大项目进展顺利。审计培训中心、龙虎山生态度假宾馆、中国龙虎山老子学院等项目正式签约。美人桥养生度假项目、生态花卉苗木休闲农庄、贵溪白鹤湖整体开发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温泉旅游项目的钻探勘测、碧海蓝天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11年,全面启动了新竹筏码头建设,无蚊村环境整治已见成效,九曲洲至上清公路改造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泸溪河生态恢复,景区入口大巴停车场服务区景观绿化,仙班路改造,九曲洲至上清公路景观绿化,正一观景区、桃花洲、新线路景点景观提升工程相继完成。2011年,龙虎山多方筹集建设资金,高标准、高品位对水毁路桥、决口圩堤、水库堤坝、旅游设施进行恢复,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大大提升了景区旅游品位和接待能力。

“三创三争”活动多样,规范创新行业管理

我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三创三争”活动,深入推进旅游系统服务技能和行风建设。开办了饭店中高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启动了星级饭店达标复核以及旅游统计工作。加强了旅行社管理,完善了新版旅游组团合同和导游员带团通知单,进一步规范了旅行社经营行为和从业人员管理。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增强了龙虎山景区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和战斗力,行业服务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市旅游局扎实抓好旅游质量监管,强化日常稽查,查处手续不全、导游服务不规范行为,有效地维护了旅游安全,保证了旅游服务质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