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努力打造农业生态旅游村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10/14

走进龙虎山风景旅游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龙虎山四甲村,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已改造完工的房屋与房前屋后的含笑树相映成辉;通村公路及通往每家每户的道路已全部水泥硬化;统一规划设计的化粪池及排污沟改造到位;村民坐在已铺设好地板砖的休闲广场中的花岗岩桌椅边谈笑风声……村庄干净、整洁,处处荡漾着一股健康和谐之风。四甲村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围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这一主要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努力打造承启正一观至九曲洲中段的农业生态旅游村。村民共自筹资金20万元,进行了改水、改厕和房屋立面改造;共争取帮扶资金6万元,对村公共设施进行了改造,基本完成了“三清六改”任务。通过一年的努力,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支柱产业培植初具规模。

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龙虎山镇四甲村地处正一观景区至九曲洲生态游中段,原是个传统的农业小村庄,现有人口81人,19户。2006年初,四甲村以纳入景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契机,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认真宣传贯彻上级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一是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和走村串户的方式深入农户当中,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二是利用宣传栏、横幅等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及村规民约等一些长效机制。通过宣传发动,充分搅动了农民群众的思想,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深入调查 科学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开始之前,去年初,四甲村对该村人力资源、生产资源、经济资源、人居环境资源、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根据该村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按照景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在充分尊重地方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配合设计部门制定了四甲村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周密安排 精心实施

一方面引导村民培植主导产业。只有农民致富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小康。根据四甲村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因素,四甲村因地制宜,编制有针对性的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一业”的支持产业发展态势。

一是大力发展种植业,提高良田的使用价值。四甲村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田地进行了土壤改良,为农民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情况,指导村民种植适合种植的品种,提高田地使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培训,村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今年已有一户村民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种植草莓示范地1亩,并将此作为试验地,以点带面,待来年推广。二是建设成“农家乐”旅游接待点示范户。在房屋改造过程中,对具备条件的农户,引导按接待要求进行改造,目前已有四户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初步达到接待要求,并已开始接待游客,产生经济效益。三是发展毛竹加工业。四甲村有较为丰富的毛竹资源,该村努力开发竹制品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村民已签订了5000个竹垫和500把竹扫把合同,仅此项可以为村民增收1万元。同时该村还做好了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培植好冬种作物和再造200亩竹林及开发旧村庄,打造景点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该村共争取帮扶资金6万元完成村级公路300米硬化、化粪池的改造、休闲广场的平整,并部分铺设地砖,同时购置了两套花岗岩桌子供村民休闲娱乐;对洗衣服码头进行了修复,并完成50米码头步道的改造;完成145米排水沟改造。村民自筹资金20万元,完成房屋立面改造9户,改造率达70%;完成改水10户,改造率达75%;完成改厕10户,改造率达75%。通过一年的努力,四甲村民的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

制订村规 倡导文明

四甲村组织村民选举产生理事会,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村规民约、理事会章程、生活垃圾归坑等一些长效机制,使乱搭乱建、乱倒垃圾等一些陋习得到改变。完善了村民休闲场所,倡导文明新风,促使邻里之间矛盾减少,村民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创业环境更加和谐。一年来,该村村民无一违法乱纪行为发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