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回顾并总结了去年全市教育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年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今年是我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第二年。我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区和抚州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简称“两区”)建设,今年要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力求在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集团化办学、名校升级发展等多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校长教师轮岗试点扩至6县
去年,金溪、东乡两县率先开展试点并取得了成功。今年市里确定扩大试点范围至崇仁、广昌、南丰和黎川4县
去年,金溪、东乡两县在全省率先试点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402名校长教师奔赴农村教育一线,开辟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以金溪县为例,该县规定,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达8学年,副校级领导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同级职务达10学年,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10学年都要参与交流轮岗。校长和骨干教师要率先参加,全县60多位获得县级以上“金溪名师”、“教师标兵”等荣誉称号的教师都必须率先垂范到农村中小学交流一年,原则上分3年下派,每年安排三分之一。对下乡交流人员,在生活上予以保障,在政治上予以关怀,在职聘上予以关照。
今年我市在总结提高金溪、东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面上推开,扩大试点范围至崇仁、广昌、南丰和黎川4县,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实现交流轮岗工作纵深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县管校聘”。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域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统筹管理,推进教师“无校籍管理”,努力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近年来,我市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问题仍不少:财政体制调整没有完全到位,有的地方乡镇中小学教师工资仍然由乡镇财政统筹,只是集中到县财政统一发放;有的地方教育人事管理权上收也不彻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受到严重制约;个别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干部的提拔或交流没有任免权,对教师流动没有调配权,工作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都与“以县为主”的“三统”(经费统筹、工资统发、教师统管)教育管理体制相违背。各县(区)要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教育人权、事权、财权相统一,切实承担起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
金溪县去年成为全国“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以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契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科学配置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努力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为建立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打下基础。
临川教育集团与县(区)高中合作办学
我市不少县区去年组建了“教育发展共同体”,特别是金溪县探索以城镇优质学校帮带农村薄弱学校的形式,组建了7个帮带团队,取得了金溪经验
我市去年集团化办学开局良好,市直学校帮扶县(区)高中工作拉开了序幕。今年力争临川教育集团每所学校至少与两所县(区)高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推动市县学校在资源共享、教师培训、教学对接、学生联考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金溪县以城区7所中小学为核心,分别与5所农村薄弱中心小学和两所农村薄弱中学建立了7个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城区中小学每学期安排校领导到相应农村学校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安排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开展传帮带。农村薄弱学校每学期派出校领导、教师到城区中小学挂职、跟班学习。
通过打造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如金溪一中积极帮扶琉璃中学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班级文化角,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依托名牌学校兴办民办学校
临川教育集团学校是我市普通高中发展的“龙头”,是我市教育的“闪亮名片”,是抚州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主体。经过10多年的“高位”运行,目前受教育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的调整,临川教育集团学校在多方面面临重大变革与挑战。通过调研,市教育局草拟了集团学校升级发展的方案,其基本思路是,按照《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按照“五个独立”的要求,依托名牌学校兴办民办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营学校运行机制,力争通过名校带民校,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推动学校转型升级,巩固提升抚州教育品牌。
县(区)、集团学校之间也要进一步相互扶持。重点在教师培训、教学对接、课程统筹、科研联合、学生联考、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共享资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临川一中与黎川一中已经开始探索,并建立了联盟校关系。
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
去年,我市就近入学政策有效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入学率达到100%。民生政策普惠千家万户,资助学生74347人次,发放资助金1.51亿元
今年我市将切实抓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用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定向培养、交流轮岗等政策,大力提高农村师资水平;用好“两免一补”、中职助学金、高考入学资助金等各项学生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学生入学率。
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让他们在当地就读并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要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大力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关爱残疾学生健康成长,提升残疾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要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深入推进“校家同创”德育工程,借助春蕾计划、圆梦工程、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平台,在学习、生活、安全、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谢丹 记者 游中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