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推荐工作的通知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8-12-19

抚教基字〔2018〕61号

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体育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东临新区公共服务局、市直各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7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我省入选名单并做好2018年度案例推荐工作的通知》(赣教基字【2018】51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要求

区域典型案例应在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或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学平、促进教育均衡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成效显著,富有特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典型案例应反映信息技术在各学科、全体教师中得到普遍化、常态化应用,或在课程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研究、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有创新性、有特色,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生的全面发展等。

推荐材料按照“1+1+N”案例包模式提交,具体要求为:1份文字材料,即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结合实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或工作机制,围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创新之处,下一步发展的打算等内容进行撰写,注重发展的过程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字数控制在5000字左右为宜;1个展现信息化推进过程的数字故事,要求主题突出、时长合理,以师生应用的画面为主;N个支撑成果的材料,用于补充、说明、解释、拓展文字材料的内容,格式不限。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示范网站(http://dx.eduyun.cn)上有部分案例材料可供参考。

二、推荐名额

各县(区)推荐1个区域典型案例(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为申报单位)、1—2个学校典型案例(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参与遴选,其中临川区可各增加1个推荐名额,市直学校各推荐1个学校典型案例。评选推荐的案例均应附上不少于500字的专家推荐意见。

三、遴选程序

遴选由区域和学校自主申报、逐级推荐评选,各阶段评选均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一)县区推荐

各县区制定本地的推荐评选工作方案,组织所属区域和学校自愿申报,对符合应用典型示范案例评选要求的材料予以推荐。

(二)市级遴选

市级组建评选委员会按照省教育厅评价指标(附件1、2)对各县区和市直学校的推荐材料进行评选,评选委员会包括教育行政、电教、教研部门和信息技术专家、校长或教师等人员。

四、工作要求

请各县(区)和市直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申报单位要实事求是撰写申报材料,支撑材料要真实可靠,有据可查,并于2018年10月25日前,将本地推荐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典型示范案例推荐表(附件3)、推荐汇总信息表(附件4)等报送市电教馆。电子版材料请发送至邮箱:1026042025@qq.com

联系人:

1.陈飞琴 电话:0794—8227909(基础教育科)

2.甘红霞 电话:13870479373(市电教馆)

3.陈小宁 电话:0794—8223971(市教研室)

附件:

1.2018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区域)评价指标

2.2018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学校)评价指标

3.2018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推荐表

4.2018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推荐汇总信息表

抚州市教育局

2018年10月25日

抚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8年10月25日印发

附件1

2018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区域)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描述

理念与规划

(15分)

规划制度

(5分)

根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和区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总体目标,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接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和推进区域教育发展与改革,体现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

组织协调

(5分)

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健全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了激励学校和教师广泛参与信息化应用的政策措施,积极组织区域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作。

机制保障

(5分)

初步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在教育信息化资金筹措、建设运营维护、资源服务、教学应用等方面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了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及评价工作程序,并纳入学校教育督导中,定期开展区域内学校信息化进展评价。

成效与示范

(60分)

质量提升

(25分)

通过信息化应用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或引领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现代化。解决教育发展难题的措施有针对性,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作用。

教育公平

(25分)

利用互联网共享区域内外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教师、学生、家长普遍有获得感。

示范辐射

(10分)

形成了可推广的区域信息化推进经验,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而且有成功的示范输出实践。

特色与创新

(15分)

特色创新

(15分)

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变革、构建网络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全民终身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某方面具有区域鲜明特色,在信息化推进中创造性地解决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初步形成创新的机制和模式,具有引领作用。

格式规范

(10分)

文字材料层次结构清晰,具备内容导图、正文、专家点评三个要素,主题突出,可读性较强;视频画面真实,配音清晰,流畅精美,短小精悍;支撑材料全面,质量高,可参考性强。

附件2

2018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学校)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描述

理念与规划

(15分)

规划制度

(5分)

根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和学校办学实际,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保障制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家校沟通、师生生活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较强的信息化领导力。

队伍建设

(5分)

健全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的常态机制;引导教师和学生依托网络空间和开放教育资源开展教与学活动;建立信息化校本运维与保障队伍,组织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活动,鼓励教师建立跨校际的网络研修共同体,实现网络研修常态化。

评价激励

(5分)

有激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校本教育资源建设、教学应用创新和设施运行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将其作为“评优推先”的重要依据。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管理的责任制,并能分解到部门,有专人负责,纳入年度考核中。

成效与示范

(60分)

整体发展

(25分)

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与治理水平,实现“经常用”、“人人用”,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家校协同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真实的效益,得到师生的欢迎,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教师、学生、家长普遍有获得感。

质量提升

(25分)

所有教师都常态化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课堂深度变革,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全面普及与课程开发,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示范辐射

(10分)

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与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带动周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而且有成功的示范输出实践。

特色与创新

(15分)

特色创新

(15分)

应用案例有本地区的鲜明特色,或体现本学校独特办学理念,信息化能够支撑学校特色发展,在服务育人全过程、课程与基础环境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泛在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某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新,具有引领作用。

格式规范

(10分)

文字材料层次结构清晰,具备内容导图、正文、专家点评三个要素,主题突出,可读性较强;视频画面真实,配音清晰,流畅精美,短小精悍;支撑材料全面,质量高,可参考性强。

附件3

2018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推荐表

<td style="border-image: initial; border-top: none; border-left: none; border-bottom: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

案例名称

报送单位

(加盖公章)

负责人信息

姓 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