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他的“王国”
2017年,形成年产砷化镓等系列产品100万片、高纯材料100吨、GaAs芯片5万片、GaN芯片1万片,力争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2019年,形成年产砷化镓等系列产品400万片、柔性太阳能电池10兆瓦、高纯材料300吨、GaAs芯片20万片、GaN芯片2万片、SiC芯片2万片,力争实现年产值85亿元;
2021年,形成年产砷化镓等系列产品1000万片、柔性太阳能电池40兆瓦、高纯材料1000吨、GaAs芯片50万片、GaN芯片10万片、SiC芯片10万片,力争实现年产值155亿元……
近日,记者到抚州高新区采访,看到江西德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宏伟蓝图”时,不禁为它的大手笔而惊讶。
底气从何而来?记者深入采访之后发现,这缘于一个人,和他的“王国”。
这个人,便是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德福。他身上有这么几个标签:乐安人,80后,理工男,博士。这个“王国”,便是他领导下的“半导体王国”。
还在北京交通大学攻读博士时,易德福就在研究一种世界领先技术——柔性太阳能电池。这种技术可用于军事探测、农业、水利、野外救援以及汽车、手机等领域,芯片寿命可达25年。同时,他对手机功率放大芯片有着深厚的研究。他的各种科研成果,陆续在国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很快引起国内外半导体材料研究者和投资商的关注。
2006年,博士毕业后的易德福,在美国一家半导体公司担任高级研发工程师,全面负责该公司核心技术项目开发,为这家公司创造了非常可观的财富。但那些年,他无奈地发现,公司仅运用了自己所学知识的30%,难道其余70%就这样白白浪费吗?
2012年,不满现状的易德福,带领技术团队来到广东,与某企业集团合资创办了一家半导体材料公司,并担任该公司项目总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仅用8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厂房打桩到制造合格产品的既定目标。不久,该公司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产品不仅占领了国内60%至70%市场,更远销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是故乡的热土,召唤着我回归。”2013年底,易德福回家探亲,发现抚州的投资环境相当优越,且交通便利,于是萌发了回乡自主创业的念头。随后,他与抚州市政府多次接触,逐步深入了解到抚州良好发展条件和各项优惠政策。
2014年11月初,易德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带着原班技术团队来到抚州。11月10日,与抚州高新区管委会正式签订项目入园协议,注册资金6000万元,创建江西德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11月25日,先期在创业孵化基地开工建设;2016年,启动新厂房规划建设,占地300亩,投资约30亿元,分三期建设。如今,新厂房基本封顶,预计明年8月份可正式投产。
在易德福看来,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并掌握了半导体衬底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因此,公司成立两年来,易德福又自主研发了砷化镓柔性太阳能超薄衬底加工技术、兆声波超精密抛光技术、化合物半导体衬底材料全自动单片清洗技术等20多项技术和工艺,打破了美、德、日等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新尖技术,填补了国内甚至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空白,对提升抚州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凭借着自身掌控的深厚技术和广泛的销售人脉,公司发展迅速,与汉能集团、中国国电等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为了强化企业技术、人才优势,2015年7月,该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签订合作,共建半导体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力打造特色鲜明、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产品推广相结合的半导体材料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基地;8月份,与抚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校企合作,成立德义科技机电一体化班,为发展储备人才;9月份,为扩大企业知名度,鼓励员工创新,公司报名参加“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并获得江西赛区第一名佳绩,并在全国决赛中荣获优胜奖。
创业路上,易德福不断努力,不断提升,不断超越。从2015年8月开始,他在半导体行业内首次建立和推行ISO/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以汽车业的质量稳定性作为目标,规范公司半导体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确保供应的产品持续符合客户要求,实现行业竞争优势。今年3月,该公司顺利取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瑞士SGS颁发的ISO/TS16949和ISO9001认证证书。
“我们返乡创业的目标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完全实现。”易德福说,今后,要利用德义半导体的产业平台,为家乡人才提供更多、更广的创新创业机会。“我还要以我的实践告诉在外打拼的抚州人:只要有项目,有决心,回乡创业是一个好的选择,这里有政策、资金的支持和保障,一定能帮你圆梦,实现人生的理想。”
詹临福 记者 卢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