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其“联合体+贫困户”的“两金、两地”利益联结模式,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全市共培育市级示范联合体21个、县级联合体21个,联合体直接带动贫困户18956户,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达99.2%,联合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脱贫攻坚排头兵、乡村振兴主力军。
一、突出问题导向,试点先行出经验
20世纪90年代,南丰县掀起了一股龟鳖养殖热潮,到2014年短短20年时间,养殖面积由200亩发展到近2万亩。随着龟鳖产业迅猛发展,养殖户互相压价,市场一片混乱。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政府出面引导养殖户成立“南丰龟鳖协会”。2016年4月,在协会基础上由江西添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江西第一个联合体——南丰龟鳖产业化联合体,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统一标准养殖、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价格销售,抱团发展、统一营运,甲鱼蛋逐步由0.6元/个涨到了2.3元/个。2018年南丰龟鳖联合体销售额首次突破12亿,拥有全国龟鳖产业定价权,南丰被评为“中国龟鳖之乡”。在南丰龟鳖产业化联合体试点成功基础上,抚州市及时总结、全市推广, 指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围绕各自特色产业,集中打造2-3个主导产业联合体。如,为了出口协同防风险,成立了乐安竹笋联合体;为了助推产业优化升级,成立了崇仁麻鸡联合体;为了全产业链综合开发,成立了广昌白莲联合体。同时,抚州市将产业化联合体成功经验植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园内90%以上的农户加入联合经营,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产业培优壮大和助力脱贫攻坚“双重效应”充分释放。截止目前,入园联合体中龙头企业259家,农民合作社323家,家庭农场112家,种养大户639家,吸纳农民就业10.87万,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29人,联合体在脱贫攻坚战中成了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二、加快要素整合,聚力聚焦促创建
在联合体培育过程中,抚州市始终围绕“强化组织领导、整合发展要素、破解发展难题、部门合力共为”的工作路径,狠抓落实,久久为功。一是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24个市直部门负责人,14个县(区)长为成员的抚州市乡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作。印发了抚州《关于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抚州市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评定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明确在项目、资金、园区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直招实策加大倾斜支持。二是机制联动。通过推广“领导小组+管委会+联合体”“三位一体”运营方式,形成融资、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各县区围绕培育联合体精心打造农业园区,确保每个园区至少与ー个省级以上的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做到一个产业联合体内有一名首席专家、一个服务团队、一批产业基地。截止目前,联合体产值占各县农业园区总产值80%以上。三是资金撬动。全市募集资金52.86亿元农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业园区内联合体经营主体建设,加大推广“政银企户保”、“金财通”、“农保货”等金融服务模式。全市涉农信贷规模由5亿元扩大到13.13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投放43.56亿元。
三、着重利益共享,联农带农助攻坚
抚州市按照“企业为主、农民自愿、政府助推”的思路,推广“联合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创新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精准对接、无缝链接、良性互动。主要做法是“两金、两地”:
“两金”:即设立产业奖补资金和用活产业扶贫资金。市级层面出台了《抚州市产业奖补实施意见》,各县区配套出台了具体的奖补办法。如广昌县出台《广昌县产业奖补办法》,对吸纳30%以上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县政府给予联合体2万元/贫困户的产业奖补资金,贫困户社员可获得3000元/年/户的入股分红资金。用足用活户均3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乐安竹笋、乐安蔬菜、黎川“黎米”、临川家禽等联合体,引导合作社以入股分红形式加入,联合体按照年底按比例(12-15%)分红,实现了每年有“长流水”的固定收入,贫困户增收更加持续稳定。
“两地”:即推进土地入股合作和返田包租自种创收。乐安绿能、东乡雷竹、资溪白茶、黎川香榧等联合体通过引导农户把土地经营权入股,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保障农户收益。如乐安绿能联合体,入股农户得到320元/亩/年流转费,年终得到不少于60元/亩的分红。南城“麻姑”、黎川“黎米”、 东乡丝瓜络、南城中草药等联合体,采取“统一认领、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回购”方式,推动土地流转的贫困户实行返田包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