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 对接医疗最前沿
近年来,在卫生“引智工程”的有效推动下,我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得到提升和完善。但由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较先进城市还有不小差距。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开展“双返双创”活动,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响应,狠抓工作落实,利用才乡资源优势,盘活医学人才资源,通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开启了一条沟通前沿医学信息和最新医疗技术的绿色通道,走出了一条柔性培养人才、促进医疗资源活力涌流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
走南访北 力促对接帮扶
今年春节期间,当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干部却依旧忙碌不止。他们不是忙着走亲访友,而是忙着“拉关系”。
每年春节,在外工作的抚州籍医学专家纷纷返乡。该院领导乘势而为,联系并邀请抚州籍在外医学专家来院开展义诊、培训、医学交流等活动。
1月31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管阳太教授应邀来到该院参观指导,管阳太教授在了解该院神经内科基本情况后,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并表示愿意以己所学、以己所能,力促双方医院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
2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吴开良教授来到该院,就肿瘤治疗方面进行学术、工作交流。作为抚州籍的医学专家,吴开良教授表示今后将竭尽所能,开辟一条特殊通道,提供技术帮扶,帮助医院更好更快发展。
为建立长效“助医帮扶”机制,细化合作项目和内容,使医院交流活动常态化、机制化,春节过后,该院院长曹瑞林携院领导班子成员辗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知名医院取经,就进一步建立“助医帮扶”机制进行接洽。
经过十多天的走南访北,联系接洽抚州籍在外医学专家,“助医帮扶”取得多项实质性进展。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吴开良教授,上海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徐志兵副教授,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妇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尧良清,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贺石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邹良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管阳太教授纷纷与该院签订帮扶协议。如今,该院已与10多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
进修学艺 提升医疗水平
签订帮扶协议只是方式,目的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医疗技能,加强医院学科建设。
去年,该院选派23名医技人员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修学习,医技人员进修回来后,医学技术水平有明显提升,以往需要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如今一部分在本院就可进行治疗。
去年6月,该院骨一科吴方前医生被选派赴北京301医院就骨科脊柱项目进行进修学习。在进修的半年时间里,他学习并操作了400余台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医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据吴方前介绍,以往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往往采用开刀全麻手术,不仅手术费用高,恢复时间长,且对患者身体创伤较大。进修结束后,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吴方前所在的科室陆续对20余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成功实施了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手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成功率高等优点,对于减轻患者损伤、提升康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工作量特别大,每天医生接诊患者近300人。”该院妇产科医生黄丽敏在谈到7个月的进修经历时,发出如此感慨。去年6月,黄丽敏被选派到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进修,并在该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尧良清的指导下进行妇科微创及宫颈疾病诊疗。通过进修,黄丽敏开拓了眼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对于市第一人民医院来说,与国内一流医院的协作无疑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对于抚州老百姓来说,最大的红利莫过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顶尖医疗技术。
创新举措 建立人才梯队
进修学艺是起点,学科建设是落点。
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成效,提高医院整体医学技术水平,该院制定了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通过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人才到国内先进医疗机构进修等方式,促进人才、学科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惠及广大患者。今年,该院计划选派100余名医技人员前往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数十家全国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力争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科,建立高层次人才梯队。
“每年派出一批骨干力量去国内知名医院学习,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国内顶尖医院先进的技术,同时也能学习到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医院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打下基础,为患者筑牢服务基石。”该院院长曹瑞林对结对帮扶活动充满期待。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据悉,该院创新举措,打破以往“论资排辈”进修的传统,以促进学科发展为中心,积极鼓励在院青年医学技术人员外出深造。同时,在经济上给予外出进修人员全力支持,除生活费外,增加外出进修人员补贴。
何玲珍 记者 章小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