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工商局:把平台筑实 把服务做优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0-03-02

把平台筑实 把服务做优
   ——市工商局全力促进个私经济发展纪事

近年来,我市工商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全民创业、富民兴市”的战略部署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不缺位,有作为,有力地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去年,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2708户,新增私营企业2353户,全市个体工商户达58011户,私营企业达10308户,创历史新高。 

打造政策优惠平台  促进发展

为不断增强个私经济发展的活力,该局出台了多个文件,严格执行全面停征个体工商管理费、市场交易费和两年内免收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的规定,放宽了登记注册条件。同时,分别从股权出资、动产抵押、外商投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最大限度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江西大觉山景区集团公司一名负责人说:“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工商部门立足职能出台了36项促发展、保增长政策,是为企业送上一个‘大红包’。”

与此同时,该局把做大做强品牌和知名商标监管纳入了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轨道。《抚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规定:凡在本市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或者住所在本市行政区域的自然人的注册商标使用者均可申请认定抚州市知名商标。这进一步提升了个体私营经济者的地位,得到了个私经营者的一致好评。2009年我市共有新认定江西省著名商标12件,延续认定江西省著名商标10件,另有160件商标正在注册中。尤为可喜的是2009年江西省共有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3件,我市占2件。

打造优质高效平台 服务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2009年以来,该局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机关效能年建设活动,重点检查在坚持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上的差距,检查服务消费者、经营者,服务抚州经济赶超发展上的差距,并按照“以贡献求支持,以履职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以绩效树形象”的工作目标,切实打造优质高效平台,服务发展。该局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再就业等人员创业“绿色通道”,并做到办理“零障碍”,登记“零耽误”,服务“零距离”,工作“零差错”,注册“零收费”。

为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秉公执法的法制环境、亲民务实的发展环境、公平和谐的投资环境,该局不断强化窗口服务纪律,规范窗口服务行为,坚持实施阳光执法,大力推行对引进的重点项目结对包干式服务,在严格监管的同时,积极为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私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该局已为13家私营企业融资近1.5亿元。

打造帮扶提速平台  引领发展

针对以前我市个私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效益水平偏低的状况,该局通过强化对经营者的教育培训、主动帮扶企业做大做强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打造帮扶提速平台,引领发展。该局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再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人员中,宣传优惠政策,引导他们立足“南丰蜜桔”、“广昌白莲”、“崇仁麻鸡”等传统特色产品,依托金溪香料、崇仁机电、宜黄塑料、资溪旅游等新兴产业优势创办各类经济实体。     

2009年,全市个体、私营投资者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第一、二、三产业分布有序。其中,第一产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投资于养殖、饲料销售、农业开发、林木种植、花卉培育等经营户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注册资本(金)1000—5000万元及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私营企业迅速增多,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22.7%和11.8%,并呈现规模化发展,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培植和吸引了大量个体工商户和中小私营企业,在当地形成了产业聚集群,促进了产业升级。与此同时,该局积极开展了工商干部进私营企业、万名干部服务下乡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活动,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上门为农民兄弟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健康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平稳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直接创造就业机会、推进我市经济走向繁荣积蓄了巨大的能量。2009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有注册资本(金)174.89亿元,同比增长25.8%;共解决33.14万人就业,同比增长12.2%;合计实现总产值105.2亿元、销售总额11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11.4%和9.8%;上缴税金112458万元,同比增长63.1%,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2.5%。 

实习生 宋湛若 记者 邓小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