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新画卷
郁郁葱葱的山林,万绿叠翠的村路,干净整洁的院落,清澈见底的河流……近日,记者走进金溪县农村,所到之处,村容整洁,风景优美,一股崇尚文明、清洁、和谐的新风尚正悄然兴起。近年来,该县将文明创建工作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脏乱差现状得到根本改观。
五级联动密织保洁网
在金溪县陆坊乡下李村采访时,村民李嘉琦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农村对环境卫生不是很重视,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现在可好了,家家户户门口都配备了分类垃圾桶。村里的保洁员每天都会准时清扫村道、清理垃圾,村里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了,村容村貌也越变越美了。”
据该县新村办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到位,该县建立了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督促全县清洁工程的顺利推进。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本乡镇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正副组长,负责抓好辖区内保洁工作。村“两委”设立保洁监督员,全面监督、指导辖区内各村小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开展保洁工作。各村小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则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同时按3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的要求,择优聘请农村低保户或五保户担任保洁员。保洁员与村小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签订《卫生保洁协议书》,做到每天至少清扫一次村道、清理一次垃圾。工资采取“户集、村筹、乡(镇)贴、县补”的办法落实到位。目前,该县共聘请了保洁员1337名,基本上实现了每个村小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至少有1名保洁员。
多方投入破解大难题
在金溪县合市镇杭桥村采访时,恰逢村保洁员王卫平正在焚烧垃圾。关仓、点火、焚烧……一堆一人多高的垃圾转眼间就化为灰烬。他高兴地说:“现在农村垃圾基本上都实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农村环境格外优美,空气也格外清新。”据该县新村办工作人员介绍,为破解资金难题,该县采取政府奖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筹一点、群众出一点、能人捐一点等多种渠道,近两年来共筹资7000余万元,突出从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几个环节抓好设施建设和完善。
全县各乡镇重点抓好“五个一”,即成立一个环卫所,购置一辆环卫车,建立一个垃圾处理中心或垃圾填埋场,设立一个垃圾回收站,添置一套新型垃圾箱。村组着重完善“九个一”,即每户门前配置一套垃圾分类桶,每个村组建设一个垃圾屋(池),聘请一名保洁员,购置一辆运输手推车,配备一套清扫工具,设立一个可回收利用垃圾存储点,建立一个简易垃圾焚烧炉,配备一个沤肥窖,建立一套长效保洁制度。目前,该县农村基本上实现了清洁工程基础设施全覆盖,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宣传教育劲吹文明风
“新农村,清洁好;屋内外,勤打扫;有垃圾,不乱倒;分类型,处置好;有机物,入沤窖;无机物,方可烧……”走进金溪县浒湾镇黄芳村,村头文化墙上的《清洁卫生三字经》格外引人注目。村民车海荣说:“自从实施清洁工程以来,大家都自觉讲卫生,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都改掉了。”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农村清洁工程,金溪县采取悬挂标语横幅、印发倡议书、制作文化墙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实施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及清洁卫生常识。同时,开展清洁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提高群众的清洁卫生意识和维护村内环境卫生的自觉性,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鼓励和引导村民通过循环方式,科学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把废弃物变为沼气原料、庄稼肥料和禽畜饲料,既解决了污染物的去向问题,又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投入。
此外,为激励广大干群积极参与清洁工程建设,该县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乡、村两级干部挂点工程实施情况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保洁员的工资与其工作实效挂钩。同时,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各乡镇清洁工程和卫生保持情况的督促检查,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农村清洁卫生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逐步形成了清洁工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特约记者 邓兴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