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昌大力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纪实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3-06-24

同心共筑“振兴梦”

广昌,一方壮怀激烈、神奇荣光的红土地。

广昌,一方不甘落后、渴望振兴的热土地。

2012年来,浸润着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的至真深情和至纯关爱,凝结着省、市有关部门的深情厚谊与倾力帮扶,从光荣历史中走来的广昌,创新招、出实招、亮硬招,开启了“振兴梦”的新征程。

责任·重任 

广昌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也是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今天仍高耸于驿前镇贯桥村的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和一座座红军营房,见证了当年的悲壮历史。残酷战争造成的严重创伤,使广昌元气大伤,导致今天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和省委统战部“同心·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区”的创建,广昌人民憧憬多时的“振兴梦”照进了现实。

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蔡晓明先后6次深入广昌调研,亲力亲为、尽心竭力支持和推进“同心·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区”建设。

市委书记龚建华、市长张和平等市领导也多次深入广昌考察,对做好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广昌更是把苏区振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经常召开协调会、调度会,专题研究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数十次赴京、赴省、赴市开展争跑项目和对接工作。

热度·速度 

坑洼不平的沙土路被宽阔亮洁、绿树成行的振兴路所取代,红军医院、红军小学、土坯房改造等项目火热施工……高虎脑贯桥村苏区振兴建设示范点,每日激情四溢,热火朝天。苏区建设启动以来,该村共拆除土坯房126间,新建房屋63套、13000平方米,相当于重建了一个新的村庄。

今年88岁的邱德润是当地村民,看着村里一天天的变化,老人打心眼里高兴。每天只要有空,他都要到工地上去看项目进展情况。想到自己即将住进的新房,这位目睹过高虎脑战役炮火的老人动情地说:“感谢党的恩义,永远不忘记共产党。”

项目是引擎,项目是支撑。广昌紧紧抓住苏区振兴发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多重机遇,积极对接,跑项争资,谋划项目207个,总投资达450亿元,争取到上级扶持项目156个(含打捆项目)、资金8亿余元,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1090亩。仅高虎脑示范点规划建设项目就达33个,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

一年来,全省统一战线的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侨领侨商共23批610人次到广昌考察,帮助广昌制定发展战略,开展项目论证,进行产业规划,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智力扶贫、生态保护等五个方面帮助广昌振兴发展,获得“同心·振兴”示范区五年规划帮扶重点项目74个和捐赠资金3300余万元。省地税局、省农行分别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信贷支持,倾力帮扶挂点扶贫村姚西村和贯桥村的建设。

高度·厚度 

改善民生是苏区振兴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驿前镇田西村,一条新修建成的“同心”路,正改变着昔日百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状况。这条筹资50余万元、长1900米高标准打造的村道,成为了当地百姓眼中又一条致富路、幸福路。

广昌坚持民生优先,狠抓项目实施,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确保每个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2012年启动实施了群众集中安置房、红军小学、红军医院、同心街、同心路以及学校、敬老院的新建和改造等13个“同心”建设项目。

突出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交通、教育、医疗、民政等突出民生问题。今年,广昌全力推进十大民生示范项目,集中资金和力量打造一批“同心·示范点”:2个“同心·示范村”,3家“同心·示范医院”,3家“同心·示范敬老院”,4所“同心·示范学校”,10座“同心·示范桥”,20家“同心·示范村级卫生所”。

陈勇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