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宜黄县把作风建设作为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亮出“钢纪铁规”“明查暗访”“纠风治乱”三把利剑, 全力汇聚作风建设“正能量”。
“现在干部打麻将少了,下基层多了;上网娱乐少了,读书看报多了;推诿扯皮少了,承担责任多了……”这是笔者近日在该县乡镇采访时听到广大群众对作风建设的一致评价。
利剑一:“钢纪铁规”严管理
“八不准就像一面自省的镜子,要常常对镜整冠;八严禁正如一把自警的尺子,要常常以尺量身。”这是该县在节日期间向全县869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300多名重点岗位股级干部发送的一条廉政短信。
中央“八项规定”下发后,该县纪委抓紧制定实施办法,从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局出发,研究出台“不准在工作时间打牌、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严禁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不准同城请吃,严禁公款吃喝;不准公车私用,严禁领导干部驾驶公车……”的“八不准八严禁”铁规,将“八项规定”和“八不准、八严禁”的具体内容在县电视台24小时循环播出,公开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及网址,受理群众举报。
同时,制定《宜黄县影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处理办法》,给全县干部作风问题把脉问诊,对违反禁令、顶风违纪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按照处理办法坚决处理到位。
利剑二:“明察暗访”动真格
暗访、曝光、批评、处分……一场来势迅猛的“问责风暴”在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震动。2013年3月中旬,该县4名乡镇党员干部因上班时间在宾馆参与“以钱为注”的“带彩”娱乐时,被暗访组拍摄下来,证据确凿,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
另有近10名机关干部也因上班时间聊天、玩游戏、打瞌睡等有损机关干部形象行为,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
据悉,该县纪委抽调34名纪检干部,邀请27名“两代表一委员”、特邀监察员以及媒体记者组成7个督查组,采取现场摄像、暗访查岗、电话查询等方法,对全县各单位各部门的作风建设、廉洁自律、厉行节约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为着力保障监督检查不走过场,该县一方面抓住关键的时间节点,在清明、中秋、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期间,通过节前教育提醒,节日明察暗访,节后公示反馈的方式开展节日廉情监督;另一方面加强对财政、教育、卫生、计生、林业、税务等21个公权力较为集中和群众关注度高的行业、部门督查;此外,还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打招呼对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县城出口等地进行随机检查。
目前,共开展拉网式督查17次,有针对性督察14次,随机抽查49次,出动人员213人(次),受理各项效能作风投诉26件,通报19人,作风预警4次,党纪处分4人。
利剑三:“纠风治乱”惠民生
3个月时间下访了12个乡镇、130多个村上万名群众,解决问题50多个,为群众落实强农惠农资金315.73万元,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42万元,立案调查干部2名,群众满意率达100%。这是该县纪委监察局2013年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交出的一份答卷。
该县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六大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监督检查,严肃查纠截留、挤占、挪用、冒领、套取资金等问题,确保民生资金运行安全、惠及百姓。协助市纪委查处违规套取家电下乡补贴家电经销商27家,涉及违规套取补贴资金161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人。
专项整治“庸懒散奢”“会员卡清退”等突出问题,全面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全县90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通过自查自纠,共有24人主动上缴“红包”26.24万元。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通过举办“纪检监察开放日”和“廉情通报会”,将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制作成30块展板,在县城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进行展示,现场接待群众咨询200多人次,发放宣传单和调查问卷1500多份,受理咨询(投诉)39件,解决问题21个,办结率、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李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