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昔日“穷村”变“靓村”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6-07-15

——增田镇东湖村凝聚社会合力推进精准扶贫纪实

乐安县增田镇东湖村是个拥有3150人的贫困村,全村尚有117户、354人贫困人口,其中特困户就有28户,扶贫任务艰巨。去年以来,在市挂点帮扶单位和县、镇有关部门大力帮扶下,东湖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大大加快了脱贫步伐,村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谈起这两年的变化,村民们无不啧啧称赞党的扶贫好政策。

加大投入夯基础 

盛夏七月,记者在地处偏僻山区的增田镇东湖村里江村小组采访,正巧遇到了村里的种烟大户黄全民开着新买的三轮摩托车载着一车刚采摘的烟叶前去烘烤,他高兴地说:“以前村里通不了车,村民运送物资全靠肩挑背扛。今年,村里修通了水泥公路,通了汽车,解决了村民出行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我们真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哟。”

东湖村人口分散,全村共有21个村小组,许多地处边远偏僻的小山村一直还没有修通公路,村民出行很不方便,也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去年,市地税局挂点帮扶东湖村后,积极帮助村里跑项目,争资金,加大对村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里贫困落后面貌。据了解,去年以来,村里先后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各种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新修了3条、全长2800余米的村组水泥公路,解决了沿线近500村民出行难;同时,还为村里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15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争取了2个烟水配套项目和1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了李家、增元2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和1个移民示范村建设项目……

谈起村里的变化,东湖村党支部书记彭炳辉兴奋地说:“这两年村里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关键得益于党的扶贫好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帮扶!”

发展产业促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去年以来,市挂点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一道,从资金、技术、劳力、苗木、销售等方面举全力帮扶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引领村民脱贫致富。

为发展壮大烟叶产业,东湖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金叶烟叶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烟农全部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购置了30多台机械,为村民提供育苗、翻耕、整地、烘烤、分级扎把等全程服务,不仅方便了广大烟农,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烟叶产业发展。

村民陈传兴是名残疾人,家境贫困,在挂点干部帮扶下,今年种植烟叶17亩。开春时,他资金困难,村干部立即帮助他到镇信用社贷款3万元;平时,烟技员经常到他家烟田里现场手把手地指导他种植烟叶;农忙时节,镇、村干部经常上门帮助他。对此,陈传兴感激地说:“今年,我17亩烟叶估计纯收入可达5万元,可以一举脱贫。我能有今天变化,离不开这些挂点驻村干部的关心帮助。”

陪同采访的村支书彭炳辉介绍说:“今年我们东湖村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206亩,烟农56户,其中贫困户有15户,烟农户均纯收入可达5万元;同时,还可带动近200余村民帮助烟农务工,每人每天收入有七八十元呢。依靠种植烟叶,很多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扶贫济困献爱心

“如果没有党的扶贫好政策,没有挂点党员干部的关心帮扶,我们一家人真不知道怎么办啊!”说这话的是东湖村增元村小组贫困户胡银财。胡银财、袁桂红夫妻都是残疾人,生育了4个小孩,而且都在上小学,家境贫寒。为帮助他家脱贫,村里帮助他一家人争取到了低保,并安排袁桂红帮助烟农做钟点工,一年收入有五六千元。前不久,挂点帮扶的市地税局资助了他家四个小孩每人2000元。

脱贫攻坚,难点在老、弱、病、残的特困户。如何帮助特困户脱贫呢?东湖村因人而异,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脱贫。对一些丧失劳动能力、身体残疾的贫困群众,着力帮助他们优先解决低保、医保、新农保等社会保障,优先给予特困救助,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奉献爱心。去年以来,市地税局先后通过多种渠道募集善款6万多元,资助了村里15名贫困学生,走访看望了36户困难户和6户困难党员,给他们送去了关怀和温暖。

刘乐勇 特约记者 邹春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