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乡村如画卷
一处处青瓦白墙的村居民舍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人在村中,村在景中,景在画中,浑然天成。近日,笔者走进黎川县新农村建设点,就如同走进了一幅精致美丽的画卷。而这一切变化,得益于该县新农村建设。
一处村庄就是一幅美丽画卷
永新桥村位于日峰镇的东南面,距县城7公里。前往永新桥村的路上,扑面而来的是无边的绿色,沿路两旁的新居掩映在“青绿”之间,令人赏心悦目。而谁能想到,以前,这里沿线村落都是“沿路搭、沿路建、厕所连着店;鸡巡逻、鸭执勤、猪圈对大门”的旧貌。如今,在永新桥村,只见一幢幢布局整齐、色调一致的农家楼房掩映在香樟翠竹之中,洁净的水泥路蜿蜒着将这些楼房串织在一起,人工湖、戏台、羽毛球场、木亭、农家书屋、文化长廊等点缀乡村美景。人工湖边的木亭里,几位农民正手捧热茶,端坐在石凳上悠闲地聊着天……这是笔者在永新桥村看到的场景。
“以前村里土路泥泞不堪,破旧厕所散发的臭味熏人。而现在呢,村里干净整洁,傍晚邻里一起聊聊天,在广场一起健健身,特别自在。”村支书尧国旺笑着说。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把农民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改水、改厕、改路作为切入点,全面落实“三清六改四普及”“三绿化一处理”,并结合综合示范点建设、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乡村面貌。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该县共建新村450个,打造综合示范点32个、森林村庄120个,占全县30户以上村庄的53.1%,占农民总数的50.1%。
一个产业就是一把增收钥匙
近日,在新农村建设点——中田乡中田村采访,村干部把我们带到了邓木旺50亩的桔园,只见一株株桔树挂满了蜜桔,绿油油的一片,有的泛出了金黄色,一派丰收在望的好景象。邓木旺说:“建设新农村,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还发展了产业,中田村有山的农户都种了蜜桔,每年桔农都有几万元收入。”
建设秀美乡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发展新产业,掌握增收的钥匙,是农民致富的根本。因此,该县在新农村建设点大力发展烤烟、食用菌、林果、特种水产养殖等产业,积极促进农业走标准化、现代化、集约化生产之路,广建绿色产业基地,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县先后在宏村、樟溪等乡镇建起了1万亩香榧产业基地,在潭溪、熊村、德胜等乡镇建起了2.8万亩烤烟生产基地,在中田、龙安、西城等乡镇建起了3万亩蜜桔种植基地,在日峰、中田等乡镇建起了8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潭溪乡新庄村是全县烤烟种植示范村,村里成立了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5个专业服务队,从烟苗的移栽、培土、打顶、采摘、烘烤等进行全过程服务。去年,该村产烟1700担,实现产值200余万元,创税11万元。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农民可支配收入达3331.3元,同比增长12.04%。
一首歌曲就是一个幸福愿景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了阳光……”夏日的夜晚,走进德胜镇的文化体育健身园,只见广场上,成群的农家妇女抛弃昔日的羞涩,踏着舞曲的节拍,在健身广场上大大方方地跳起了广场舞,成为新农村靓丽一景。
近年来,该县大力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了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墙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在德胜的东山村、潭溪的幸福村、日峰的永新桥村等地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场,添置了体育健身器材,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该县还不断发掘乡土传统文化,培育农民文艺人才,整合农村远程教育、村村通设施和农家书屋等资源,发挥农村文化阵地作用;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十好家庭”“文明和谐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农村文化结出硕果。截至目前,该县已拥有各类村级文化活动室108个、农家书屋70家,成立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10多家,会员达1000余人。
如今,在黎川县农村,许多过去冷冷清清的村庄,已有了热闹的多功能综合社区;小广场有了齐全的体育健身设施,社区里有了书香四溢的农家书屋,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也给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
熊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