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宜黄抓烤烟产业发展带动百姓致富纪事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5-07-27

又到“金叶”飘香时

近期,宜黄县中港镇烤烟正进入成熟采收、入房烘烤的关键时期,在烤烟地里随处可见忙于收烟的烟农们,他们不顾烈日炎炎,抢抓时节,采摘、搬运、编扎、烘烤,烟农们欢声笑语,到处弥漫着金叶的芳香。“今年又是大丰收。”该镇二村烟农吴盛光见到笔者一行时一脸喜气。他自2007年开始种烟,收益不错。今年种烟40亩,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目前,在宜黄像吴盛光一样靠种烟发家致富的农户有近千户,烟叶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民的一大经济收入来源,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745亩发展到2014年的18384.6亩,烟叶平均亩产值也由1553元提高到3172元;2014年,全县烟叶收购总金额达5832.34万元,创烟叶税1283万元。

优惠政策引导种植 

该县烟叶生产始于2006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过多年推广,在种植规模、发展速度、生产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烟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加快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为了激发群众种烟的热情,该县不断加大政策扶助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扶助烟叶生产的优惠政策。对烟农生产投入给予补贴,烟农建烤房还提供炉管、炉门、风机等设备,并且每建一座烤房都给予相应的补贴。对于贫困烟农,为解决他们种烟所需资金,帮助困难烟农低息贷款。为降低烟农种植风险,调动种烟积极性,2012年,该县创新机制,积极筹集资金,为全县1000余户种植烟叶的烟农投保,实现了烟叶产业的良性发展。为使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该县烟草部门加强与财政局、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做好烟叶种植基础资料的收集、数据档案建立和灾情统计核实工作,为保险理赔提供依据。该县烟叶保险金额为每亩400元,费率6%,全部由财政承担,不要烟农一分钱。同时规定,保险责任合同有效期内,凡因雹灾、风灾、洪灾、旱灾致使烟叶整株枯死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目前,该县12个乡镇、102个种烟村的烟叶全部纳入了保险范围。

优质服务提供保障 

时下,为了提高烟叶烘烤质量,该县组织全体烟叶生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烟农家中,督促烟农及时采摘、烘烤,从烟叶采摘、烘烤火候及烤房设施安装、分级扎把等方面对烟农进行技术指导,以确保烟叶采收烘烤工作顺利进行。

烤烟种植技术性很强,为了让烟农真正在烤烟生产中得到实惠,该县烟草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从泰宁、广昌、石城等地招聘   “能吃苦、懂技术、作风实、服务优、守纪律”的烟技员驻村无偿提供培训指导服务,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为烟农加强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培训宣传是优质服务的有效途径,该县以烟农为主体,以种植、烘烤、分级环节为重点,采取现场讲解、实物比对、分析问题等方式开展实用、实效、操作强性的培训,使广大烟农很好地掌握了烟叶生产各环节的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烟叶质量。

优化技术发展产业 

近年来,该县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加快烟叶生产新技术研究与运用,促进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顺利实施有机无机肥肥效对比研究、新型编烟机的推广与应用等科技研发项目30多个,收到明显的成效。今年以来,为坚守计划红线,稳定烟叶种植规模,该县按照“控面积、守红线”的具体要求,严格按计划要求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全力完成1.7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和5万担烟叶收购目标任务。同时,优化生产技术,促进烟叶品质提升。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布局,以K326为主要种植品种,彰显品种特色;以生态为基础,注重土壤保育,积极推广稻草还田、撒施石灰或白云石粉等土壤改良措施,扩大枯饼类有机肥的使用面积;以质量为核心,抓好关键技术落实。此外,加大基础投入,提高烟叶产业保障水平。加强常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进度,稳步推进烟区新农村建设,逐步提高烟叶产业保障水平。目前,烟叶生产已成为该县继制种、毛竹等特色产业后又一农民增产增收的支柱产业。

宁俊 尹文兵 特约记者 程孝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