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听意见 联动解难题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宜黄县把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作为找准查实“四风”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采取以“领导牵头、组团运作”模式,深入基层开展“问计问需”活动,减少座谈会数量,提高座谈会效率,严格整改标准,为深化学习、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落实整改打下了扎实基础。
组团听取意见 座谈会减一半
为避免“一窝蜂”下基层召开座谈会、重复征求意见,给基层群众增加负担问题,该县对县机关“面对面”听取意见进行统筹安排,推行“领导牵头、组团运作”的模式,由县领导带队、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分类别召开座谈会,一次性征求意见建议。在听取乡镇意见建议方面,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挂点乡镇的县领导,结合各乡镇发展实际,带领10个左右县直单位负责人深入各乡镇召开“问计问需”暨现场办公活动会,既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又现场解答、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在听取县直单位意见建议方面,由县直单位先行对本单位的意见建议进行收集,然后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县领导,分口子召开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问计问需”暨现场办公活动,集中征求县直单位意见;在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方面,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园区企业,召开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现场办公会,听取园区和企业对县领导班子“四风”问题的反映,并针对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现场研究。
据初步估计,组团到基层听意见,全县将减少一半的基层座谈会,大幅减轻基层负担。一位参加座谈会的村党组织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再也不必像以前搞活动时三天两头跑过去,一次次地重复说了。”
现场集体解疑 意见建议增一倍
针对“问计问需”听取意见会上,干部群众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由有关分管县领导和相关县直单位负责人在会上进行现场作答,并就干部群众不了解甚至误解的政策规定,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有效避免了以往征求意见工作中“有问题的单位没来,来的单位没问题”的状况,让参会的干部群众有建议可说、有意见好提。在梨溪镇听取意见中,有代表反映:“县里每年都实施了很多烟水配套项目,有些乡镇甚至一个村都得到了2个项目,但像我们这么大的镇却从没得到这个项目?”有关负责人当即解释道,“你们镇各村烟叶种植面积都达不到烟水工程立项标准,我建议你们在安排下一年烟叶种植时,尽量集中安排在同一个村组,只要你们种植面积达到标准,一定安排你们项目。”通过现场集体答疑,当场消除了群众对部分政策的误解,也有效提高了提意见建议的积极性。中港镇某学校负责人在参加座谈会上,一口气提了3个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座谈会快要结束时,他又补充提了2个问题。当问及为啥不一起提时,他说,“我开始以为只是参加教育部门召开的座谈会,当看到来了那么多分管其他工作的县领导以及县直单位领导,并且现场解答问题时,我觉得这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又临时增加了老师和学生关注的其他两个问题。”
据统计,仅在乡镇召开的“问计问需”暨现场办公活动会上,就收集意见建议290多条,比以往类似活动增加近一倍。
上下联动办理 整改标准严一筹
为避免少数单位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落实不到位,让部分群众认为征求意见是走过场,从而“不愿提”意见建议的情况,该县严格意见办理要求,县委“活动办”对“问计问需”听取意见会上所有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逐一归类梳理,并列出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表,对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迅速办理;对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列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和时间安排;对涉及政策性问题无法解决的,向建议人作出耐心解释。同时,县委“活动办”定期对意见办理情况进行督办通报,并把办理情况作为单位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此外,该县还要求各单位在办理意见建议时,增加意见办理回访这一环节,组织意见建议办理单位通过走访、电话、短信、信函等方式,对建议人进行回访,就提出的意见建议逐一进行答复,让建议人感觉到自己的意见不仅落地,还有“回声”。
余庆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