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架起干群“连心桥”
黎川县在“三包为民”活动中,把记“民情日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要求工作组定期走访群众,及时将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民事纠纷排查情况、群众意见建议、工作安排、学习记录、为民办事情况等记入民情日记本。小小民情日记本见证了该县干部一颗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架起了一座座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结对帮扶暖民心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阴。今天,我和局里的几位班子成员带着米面粮油、棉衣棉被到黎明村进行春节走访慰问。到了村里,敲开困难户王应国的家门。“刘书记,你又来看我这个老头子了,还带什么东西,快进来坐。”接着,王应国又是拿凳子又是端茶,然后我们坐下来谈心,聊了聊家常,最后,送上15公斤大米、1桶食用油、棉衣1件、棉被1床。王应国感动地说:“你们来看我,我心里感到十分温暖,有空多来坐坐。”今天,我们将温暖送到了村里18户困难户家中,看到他们的笑脸,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摘自县卫生局驻黎明村工作组组长刘国锋的民情日记。
在“三包为民”活动中,该县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要求每名工作组成员至少要结对帮扶2户困难群众或2名贫困学生,并对特困户、五保户、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进行重点走访,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目前,该县已确定帮扶对象1428户。
释疑解结化民忧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我县被列入新农保试点县,今天下村的工作就是向村民宣讲新农保政策。不料,我们刚进村,村里几位老人就拉着我们说:“某某县不用交钱,到了60岁就可以领钱,我们肯定也应该不用交钱。”据村干部反映,这一说法已经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于是,我们立即和村干部召集村民开会。会上,黄副乡长传达了新农保相关政策及会议精神,随后我向群众解析了新农保的收缴标准、发放标准及年龄界限等具体规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解析,我有些口干舌燥,但是看到村民们终于消除了对政策的误解,我感到很满足。——摘自中田乡干部曾雪华的民情日记。
“三包为民”活动开展后,该县要求包村工作组人员充当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信访维稳员,并成立了政策法规宣讲组、群众诉求访谈组、文明新风倡导组。政策法规宣讲组,宣传、讲解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安民政策法规;群众诉求访谈组,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面对面倾听、了解、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和诉求;文明新风倡导组,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指导、扶持乡村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三包为民”工作组进村开展各类宣讲万余人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05起,成功调解299起。
产业引导促民富
2011年1月15日,星期六,多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摸底,我感觉到村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农民致富。不少村民家的山是竹山,但“坐拥金山不知宝”,普遍处于“1年种10年收”的状态,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我们研究,决定在村里实施100亩毛竹低改项目,以带动村民致富。白天,我们与村民共同劳动,一起松土、施肥、杀虫;晚上,我们与村民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毛竹产量。村民的勤劳、淳朴给我很多感触,我们在劳动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摘自县林业局驻熊村镇邱源村工作组组长武明耀的民情日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县领导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帮助群众走上致富路,才是最大的惠民。于是,该县明确工作组成员要帮助村民找到1—2个有一定规模的致富产业或项目,并成立了特色产业引导组、致富技能传授组,指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并从信息、资金、项目、销售等方面给予扶助。据统计,至目前,该县包扶工作组直接帮扶600户农户走上产业致富路。
佐刚 若愚 云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