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县是省纠风办确定的三级纠风网络建设工作试点县之一。该县以此为契机,强化措施,创新思路,巧念“早、细、实”三字诀,强力推进县、乡、村三级纠风网络建设,延伸和拓展了纠风治乱的信息收集和监督渠道,使纠风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民生,促进了全县纠风工作深入开展。
动员部署突出“早”。省、市、县三级纠风网络建设工作部署后,金溪县早着手、早安排,立即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级纠风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各乡镇(场)、村(社区)形成一个网络信息库、一张工作流程图、一套办公设备、一本纠风日志、一套纠风制度、一部投诉电话等“六个一”工作模式。内容主要包括:纠正涉及教育收费、农民负担、医药购销和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开展行风政风评议和学校、医院、基层站所等专项评议;利用基层纠风信访举报渠道,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通过快速反应,使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清、处理、反馈。全县14个乡镇(场)和工业园区迅速成立了纠风工作组,选聘了312名纠风监督员,设立了150多处纠风监测点,真正形成了“县有纠风办、乡有纠风工作组、村有纠风监督员”全覆盖的纠风工作网络。
组织建设突出“细”。一是选聘“细”。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纠风监督员队伍,经过单位推荐、乡镇党委把关、县纠风办专项考核三重筛选后,最终选拔出高学历、高素质、口碑佳的312人担任纠风监督员。并免费举办了两期全县三级纠风网络建设培训会,使三级纠风网络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纠风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切实发挥监督作用。二是管理“细”。该县制定了《金溪县纠风监督员管理办法》,从聘任、职责、义务、权利、管理等方面,对纠风监督员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建立纠风监督员业绩档案;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村纠风监督员发现线索后,当天上报乡镇纠风工作组,乡镇纠风工作组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县纠风办,县纠风办直接接入查办,限时办结;推行信访督办制度,对纠风监督员反映的信访举报,县纠风办优先受理,分管领导具体督办,落实专人负责办理,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纠风监督员。同时,强化督促检查,县纠风办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纠风网络建设进行督察,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强化群众监督,采取公布县、乡、村三级纠风网络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定期实行群众接待日,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建议表等形式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投诉;强化舆论监督,对典型案例,在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公开曝光。
纠风为民突出“实”。县、乡、村三级纠风网络运行后,乡镇纠风组、村级纠风监督员成为纠风办安装在基层的“电子眼”。纠风监督员除了注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外,还协助乡镇纠风组解决群众上访11起,办理县长热线电话20起,使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充分体现了三级纠风网络建设的实际效果。今年6月,秀谷镇陶家村陶某向该村纠风监督员反映,他本人已年愈六旬,体弱多病,妻子也重病缠身,生活举步维艰,多次申请低保均没有下文。纠风监督员立即将情况向镇纠风组汇报,纠风组迅速派人到该村实地调查,很快陶某的低保问题便得到了解决。今年8月,陆坊乡上李村村民向纠风监督员反映,乡里店销售的某品牌菊花菜种子可能是假冒产品。县纠风办接到监督员报告后,立即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迅速组织精干力量赶到事发地点,经现场检查,在该农资店发现了村民反映的某品牌菊花菜种子25袋,均是假冒产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该县工商局依法没收了这25袋假冒的菊花菜种子,并对商家给予相应的罚款处罚,对已销售的6公斤菊花菜种子进行了追回。据统计,今年5月份以来,金溪县通过三级纠风网络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余条,调解社会矛盾116起,化解各类纠纷31起,在电视、报纸、网站上公开曝光10件,11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邓兴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