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溪县采取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技能培训、启动帮扶模式、补齐教育短板、促进均衡发展等方法打出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上升有通道、就业有技能、发展有希望,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促均衡:教育公平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该县把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助力全县精准扶贫的头等大事,累计投入1.62亿元完成农村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33所,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数86个,改造和正在改造农村薄弱学校39所,新建改造农村教师周转房240套。全县所有农村学校在硬件上全面“升级”,教室、功能室、学生公寓、食堂等建筑,运动场、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等各种文体活动设施一应俱全。
加大农村教育工作支持力度,制订出台支持乡村教师的计划,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充实农村教育教学师资力量。三年来,全县共为农村薄弱学校补充新教师123人,38名优秀骨干教师奔赴农村教学管理一线,9名校长进行轮岗。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捆绑考核”的“小片区”管理模式,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了6个中小学教育联盟,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提升。农村家门口的优质资源,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回流。
真致富:加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该县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发展”战略,在职业教育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专业设置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精心打造旅游服务与管理、西式面点制作、工艺美术等骨干专业,学校建设餐饮实训室、西式面点实训室,强化西点专业的实践操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该县职业中学与大觉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法水温泉、华谊食品等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让学生离开学校就能上岗。家境贫寒的黄丽琼同学在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连续两年夺得“中餐宴会摆台”项目省级一等奖,并代表江西参加全国中餐宴会摆台比赛,荣获全国三等奖,随即被华中科技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破格录取。在大学期间,黄丽琼凭借扎实的专业水平被选派到缅甸,从事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目前年薪高达28万元。据了解,该县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许多学员还成为“创业先锋”“行业明星”。
该县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办了资溪全龙面包培训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学员遍布全国1000多个城市。4万多名面包技师从这里走向山外的世界,期中90%的学员自主创业当上了老板,并引导帮扶了一大批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零收费: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为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该县在原有基础上,组织人力入村到户,开展再宣传、再筛查、再识别、再补录工作,做到户有卡、村(校)有册、镇有簿、县有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从2016年秋季开始,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在读学生实行“零收费”,并免费提供教辅资料、校服,免费参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资助力度,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今年春季以来,全县共落实各级资助资金达658.83万元,受益学生12463人次。
全覆盖:真情关爱留守学生
为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该县成立了“资溪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办了“资溪县网上家长学校”网站和“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爱心妈妈”QQ群,组建了一支由县委书记带头的党政领导干部、学校教师、“五老”、企业家组成的“义务家长”队伍,全县有义务家长3820名,其中在职和退休教师1368名,确保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得到重点帮助。按照“常规活动不走样,自选活动有创新”要求,重点开展了为每位留守儿童聘请一名义务家长、每周开展一次谈心、每月过一次集体生日、每学期组织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体检、每人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活动、每两周至少一次亲情电话、每两周至少一次亲情视频、每月至少读一本好书、每学期至少一封亲情书信“十个一”关爱活动。
为丰富“面包大军”留守子女的暑期生活,全县不少暑期兴趣培训机构纷纷推出免费教学等优惠措施,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丰富的暑假。系列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搭起了一座亲情彩虹桥,实现了外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零距离”沟通,使留守儿童不再孤独,把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群体的关爱变成了具体行动。
吴兴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