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川“五轮驱动”绘就山城秀美画卷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8-10-22

近日,记者走进黎川县日峰镇永兴桥村,只见以往寻常的草垛杂物难觅踪影,水泥铺就的村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栽种着常青的绿化树,每隔不远就立起一杆太阳能路灯,一栋栋二层小楼鳞次栉比,遍及村内主干道两侧文化墙上的标语和图画生动活泼,淳朴的文明乡风扑面而来……近年来,该县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示范、连片打造、全面提升的原则,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优美庭院、干净人家等内容为抓手,“五轮驱动”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农民的幸福指数迅速提升,连续10年被评为全市秀美乡村建设第一名,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标兵县。

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将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调度解决问题,并召开多次专题研究会议,高站位推动工作开展。经常性召开工作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参观、对比点评、经验交流,促动工作更快更好长足发展,年中和年终,还对各乡镇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进行巡察大评比,现场点评工作成效。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全县分12条路段,安排县领导挂片督导秀美乡村建设,县直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各乡镇主体实施,形成了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负责落实的工作格局。

示范带动。以“四线三片”(福银高速、向莆铁路、黎泰线、黎樟线,玉湖聚龙湾片区、闽赣省旧址片区、洲湖船屋片区)为重点区域,定点成线带面打造,组团式、片区化开展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了秀美乡村建设由遍地开花到集中连片的大转变。“四线三片”共布点126个,占比69.2%,惠及农户4774户16835人,占比68.3%,涉及12个乡镇28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选点布局相对集中,集中成片程度较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多方联动。该县充分发挥挂村干部、乡村干部、村民理事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集中优势兵力,打造秀美乡村。一是拆得彻底。对村庄内的猪牛栏、破旧危房、临时建筑等乱搭乱建全部按要求拆平地面,并及时进行平整、硬化或绿化,杜绝乱堆乱放、乱拉乱围现象。二是改得到位。村庄整治建设统一施工标准,改水、改厕,房屋改造风格、色调相对一致,房前屋后按要求修建散水坡、排水沟,硬化路面,并建设室外活动场所和室内休闲场所。三是整得干净。坚决消除整治盲区和卫生死角,综合考量山、水、林、田、路、房、塘等乡村地形原貌,对农村环境进行全方位系统治理。

文化调动。近年来,该县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注入乡愁文化元素,打造宜居宜游村庄;注入农耕文化元素,打造秀美田园村庄;注入农垦文化元素,打造“上海特色”小镇;注入民俗文化元素,打造古县文明山庄;注入儒家文化元素,打造崇德向善新村。为发掘黎川古城老街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该县从保护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出发,支持、鼓励群众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如今,弹棉花铺、打铁铺、剃头铺、织篾器铺、中药铺等在老街重现生机,老街因此赢得了“活着的清明上河图”美誉,成为黎川文化的一个亮点。

产业拉动。该县重点发展有机稻、蔬菜(食用菌)、茶叶、果业、中药材、水产等特色农业,以及竹笋、香榧、森林药材、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支柱产业,将1.693万亩的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至7个乡(镇)、17个行政村。以德胜黎明千亩示范基地为核心,着力打造“稻虾共养”产业新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种植艾草6000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森林旅游,重点培育一批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点)、农家乐及“森林庄园”“森林人家”等特色旅游示范点。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15万亩,培育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1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4个。

(江建民、特约记者吴细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