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五化”建新村
郁郁葱葱的远山,古树掩映的村路,开满鲜花的院落,清澈见底的河流……孟春时节,笔者走进金溪县生态文明示范村,所到之处,村容整洁,生态良好,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近年来,金溪县依照“高位推动、突出‘四清’、实施‘五化’”的工作思路,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目前,该县已建成徐坊、黄坊、水南、下李、湾彭、洛城、下东漕等10余个生态秀美新村。全县广袤的农村大地,初步形成明清古村、生态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点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的喜人局面。
高位推动 科学规划定位
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把科学规划定位作为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的“第一道工序”,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遵循“传承人文、道法自然、留住乡愁”的原则,从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聘请专家对示范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定位,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浒湾镇湾彭村水系发达,古井、古墙、古碾等历史遗迹遗存保护完好,因此被定位为“山水古韵、旅游福地”,作为人文特色村来打造。浒湾镇洛城村地处抚河沿岸,且拥有十里古樟堤,因此被定位为“水岸人家、生态洛城”,作为生态特色村来打造。琅琚镇下东漕村则以“贾商文化、漕运圣地”为轴心,作为地域特色村来打造。在总体规划定位的基础上,该县扎实推进系列项目,且每个项目均有详细规划及效果图。
突出“四清” 彰显生态魅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始终坚持“清新空气、清洁家园、清澈水源、清甜产业”的“四清”建设标准统筹发力。在清新空气方面,按照原山原水原生态、原田原园原住民的“六原合一”原则,实施了洛城生态古樟林休闲长廊、下东漕河心洲湿地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人们“森呼吸”的向往之地。在清洁家园方面,按照“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的要求,做好“每户一张宣传单、每村召开一次动员会、进行一次拆除行动、开展一次摆齐行动、建立一套村民公约、筹措一笔保洁经费、健全一支保洁队伍、开展一次考评行动”八项工作,使村庄“干净、整洁、有品位”。在清澈水源方面,实施污水处理、水塘改造、管网改造、亲水平台等净水亲水项目建设。在清甜产业方面,依托蜜橘、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田园采摘、风景观赏、风味品尝、休闲运动等乡村休闲旅游业。如今,湾彭村已建成了集生态垂钓、果疏采摘、莲景欣赏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占地面积达360亩。下东漕村先后改良抚河沿岸一带千余亩蜜橘。洛城村依托千余亩原生态田园美景,扎实推进观景平台、跑马场等7个项目建设,实现了生态和谐、美景宜人、产业富民的良性循环发展。
实施“五化” 打造精品工程
该县按照“村庄为点、串点成线、连片扩面”的思路,实施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提升工程,确保把每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在硬化方面,该县突出由主干道向支干道和入户路延伸,把示范村与周边景区(点)连成一串,形成生态文明示范带。在净化方面,该县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确保农村垃圾收集率达95%以上、转运率达100%,实现由突击整治向长效保洁转变。在绿化方面,实施了山绿、路绿、河绿、院绿等系列工程,确保示范村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均达70%以上。在亮化方面,由传统照明设施向太阳能等低碳节能设施转变。在美化方面,由“刷大白”向凸显乡村风貌转变,对青砖房或古建筑进行仿古性修葺,保存原有风貌,留住乡村记忆,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确保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顺利实施,该县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排位、一季一追责”的督查调度机制,并统筹安排奖补资金对示范村进行奖补。同时通过市场运作引进社会资本,调动社会各界和能人志士共同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如:浒湾镇湾彭村引资建设村现代健身运动中心;洛城、下东漕等村发动群众和乡贤主动捐资投劳,仅今年以来就募集资金近200万元。
特约记者 邓兴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