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城:且将桑梓变桃源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5-06-11

——天井源乡南源村文明建设纪实

南城县天井源乡南源村,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支柱产业,村民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维持生计,曾经为省级贫困村。可是,近年来,该村狠抓环境整治、强村富民、法制教育、新风培育四大工程建设,村风民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向环境整治要面貌。美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习俗,是和谐文明乡村的必备条件。为切实改变村里环境脏乱差的人居环境,南源村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五改五通”,即改水、改路、改圈、改厨、改厕,通水、通电、通路、通沼气、通信息。至目前,全村共建沼气池369座,修建通组水泥道路4条5公里,自来水入户416户,电话、电视普及率均达到96%以上。在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同时,争取文化扶贫也是村里的重要工程。南源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对口扶贫单位是南昌海关。2011年春,在南源村干部多次奔走下,南昌海关向村里捐赠了210台彩电,全部分发给村里的老人及贫困户。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改善了,村民们慢慢革除生活陋习,逐渐养成文明卫生新风尚。

向兴办产业要富裕。一个极度贫困的村庄,是难有文明的村风民风的。原来的南源村是个有名的“懒汉村”,有些村民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整天无所事事,是造成村风民风不正的症结所在。为了解决村民就业,帮助群众致富,村里采取开办沙石场、果园,鼓励在外的本村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等方式,给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在村里再三邀请下,在外的本村籍女企业家丁冬华、丁长风等人先后在村里投资兴办了服装厂、箱包厂、皮鞋厂,给村民们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同时,村党支部举办全村妇女创业大会,专程从职教中心请来老师为妇女开展技能培训,让每个妇女都能学到一技之长。此外,村里还主动与沿海发达城市的企业联系,为村民们寻求合适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慢慢地,村民们树立起了勤劳致富的信念。

向法制教育要和谐。南源村深化“法律进村(社区)”活动,依托“法制长廊”“法律宣传栏”“法律书屋”等法制教育平台,用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教育群众自觉学法、依法、用法、守法,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经常组织村民收看《今日说法》《金牌调解》等法制教育节目,用一些具体的事例结合农村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群众进行讲解,逐步形成了“人人知法守法、户户平安和谐”的良好风气。2010年,村民吴某某的母亲去世后,其70多岁的老父亲一个人独自生活,兄弟三人都不愿赡养独居的老父亲,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得知这一情况,村干部多次上门进行劝说,并组织兄弟三人收看《今日说法》《金牌调解》等法制教育节目,从情、从理、从法等方面进行劝说调解,并指出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在村干部的努力下,最后兄弟三人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悔恨,承诺轮流接老父亲到家里服侍,并保证会好好地对待老人。

向新风培育要孝心。为推进和谐村风文明民风建设,南源村经常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廉政文化示范户”“计生协会星级会员”评选活动。目前,全村上下形成了“三比三争”(比发展、比科技、比先进,争廉政、争和谐、争贡献)的良好氛围,民风民俗发生根本变化。同时,为了让村民们养成敬老孝亲的美德,村里还组建了由村“两委”、村民代表等组成的17人道德评议小组,定期进家入户督导子女是否孝顺老人。每年,村里还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好妯娌为主要内容的“我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在全村评选出14名孝敬老人的典型,通过组织全村群众大会,让当婆婆的给大家讲怎么关心儿媳妇,当儿媳妇的讲怎么孝敬老人。村民刘英对公公徐元根照顾得细致入微,洗衣叠被,嘘寒问暖,待公公如亲生父亲。在公公生病期间,刘英成天在左右服侍,帮老人剪手指甲、洗脸,端水喂饭,端屎倒尿,任劳任怨,是村民们公认的好媳妇。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媳妇都在暗暗较劲,比哪家老人的衣服更干净,哪家老人的棉被更暖和。

罗翔 揭方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