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宜黄强力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06-11-08

近年来,宜黄县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通过水电梯级开发、木材资源互补、塑料废纸再生,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县工业园区最近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梯级开发,打造水电产业循环链。宜黄县境内水系发达,全县水能蕴藏量共11.78万KW,是全国首批电气化达标县。该县抓住近年来电力短缺、能源供应紧张机遇,大力开发水电产业,形成了“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电护林”的循环经济链。目前,全县通过招商引资、全民创业、鼓励干群投资建设等方式,已建成小水电站89座,新增投资2.6亿元,年发电1.2亿度,每年为财政增收600万元。为了充分用好水资源,宜黄县制定了小水电整体开发建设规划,实施流域性梯级开发,使河流保持均衡流量,上一级电站排放的水成为下一级电站利用的资源。仅黄水流域目前已建成小水电站51座,总投资1.34亿元,装机容量2.2万KW,年收入1600万元。随着水域面积的开发,该县水产养殖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坐落在黄水流域的观音山水库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改制后,现已开发养殖水面5000多亩,年水产养殖产值200多万元。

资源互补,打造木竹产业循环链。宜黄县木竹资源丰富,木竹加工业发展较快。过去,一根竹、木,弃其首尾、枝叶,可用部分只占原材料的70%左右,再加上加工过程中剩余废料,资源利用率只有2/3左右。针对这种情况,该县着力加强产业引导,重点培育和引进一些相互配套的关联企业,实现产业之间的有序链接和循环利用,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发展模式,取代“资源——产品——废弃物”发展模式。投资1000多万元的宜黄县金鑫地木竹制品有限公司实行清洁生产,毛竹表面青皮生产竹拉丝,竹黄生产竹胶片;杉木主料生产指节料,锯过主料的边皮料制成细木工板;竹头、竹节、竹尾作锅炉燃料,每年可节省煤炭1000余吨,资源利用率达到99%。同时,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金鑫地木竹制品厂、荣腾板业、华南竹胶板厂等企业产生的竹屑被其他企业用来生产活性炭和竹荪菇,其产生的锯末是诚鑫刨花厂的主原料,诚鑫刨花厂依靠锯末年生产刨花板8000吨,节约原木4000立方米。通过产业延伸,资源互补,大大提高了木竹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全县已有木竹加工企业60多家,开发木竹制品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变废为宝,打造再生资源产业循环链。近年来,该县积极鼓励发展废品精加工业,使废品变成再生资源,实现废品的再生利用,形成“废品——收购加工——再利用——再循环”的再生资源产业循环链。该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引进一批以废纸、旧塑料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大力发展环保型造纸业和塑料业。目前全县已形成有5家环保造纸企业和10家塑料制品企业构成的再生资源产业链,年加工废旧纸、塑料20多万吨,新增税收1000多万元,安排就业2000余人。宏远塑料制粒公司每年以600元/吨从本地以及外地收购废旧塑料1万余吨,经过清洁冲洗、压模,制成塑料粒子,以每吨3000元的价格卖给本地塑料制品企业作为生产原料,使废旧塑料增值近5倍。在造纸、塑料企业的带动下,全县还涌现出再生资源回收公司13家,年回收各种废旧物资4000余吨。此外,积极抓好造纸、塑料企业环境治理。对严重污染项目坚决拒之门外,将本县5家造纸厂从以竹木为原材料全部改成以废旧纸为原材料。大千纸业关闭原木化学制浆生产线,采用废纸造纸技术,每年可节约松木原木1.3—1.5万立方米。目前,全县5家造纸企业都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通过了省环保局竣工验收,所有塑料企业均达到省环保要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