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城物流产业长足发展奥秘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2-07-25

长胜之“道”

——探析南城物流产业长足发展奥秘

截至目前,拥有货运车辆3460辆,总吨位53000吨;拥有货运船舶19艘,总吨位19880吨;拥有物流企业238家;全县物流企业年上缴税收1.93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2.1%……南城物流产业的发展业绩令人刮目相看。是什么成就了小县大物流的传奇?是什么让南城物流产业保持长胜态势?

抱团作战合“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南城汽车运输便享誉全国,走南闯北的司机带来了滚滚产业的财源,但个体经营、互相竞价等瓶颈制约了产业发展。为了把汽车运输这一优势产业做优做强,南城县成立了抚州市首个交通运输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集中办事大厅,从县交通、司法、交警、稽征、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合署办公,专门负责收集和掌握汽车运输业的有关情况,反馈信息,及时解决和协调汽车运输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监督有关部门搞好服务,规范收费管理,查处违规违章行为等,引导和扶持产业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发展轨道。

同时该县加大汽车运输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南城江南物流大县”品牌,树立良好形象。2008年5月,在县运输办的积极筹办下,组建了汽车运输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运输行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物流运输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在广大业主司机中开展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了物流运输业的良好信誉。在全力促“零散”到“集群”转变中,该县还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投资2000万元在金山口打造建设了一个集租赁、运输、物流、餐饮为一体的运输城,吸引100余家专业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业入驻。去年,该县又启动了5亿元海西物流园区综合建设项目,目前已做好总体规划,完成立项选址、布局设置、各区域功能等前期工作。

提质增效用“力”

从最初成立时只有大小几辆车到现在成为一家集配送、仓储、货运、物流方案设计为一体的网络物流中心,近年来,江南汽车货运公司在转型之路上越走越宽,其业务已辐射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每年实现产值效益2000多万元……在南城,与江南汽车货运公司一样,金山口物流货运中心、龙翔货运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货运公司正在迅速壮大,成为南城现代物流新的“领军者”。

一段时间以来,南城物流业“小、散、弱、差”的“短腿”制约了发展,“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麻雀”货运站遍地开花,为了实现变“麻雀”为“凤凰”,该县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地物流企业落户南城,做大做强县级总部经济,成功引进了10多家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落户,增加车辆500多辆,运力10000多吨。2011年客商企业纳税额达3600万元。另一方面,鼓励原有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合作、重组、参股、控股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实现了做强做大。宏顺、宏达、富强、三星等32家运输有限公司先后实现了集团化兼并重组,目前全县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达42家,年货运量1000万吨。

现代产业助“力”

汽车运输物流业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力就业,带动了县城经济的发展。但从业人员增加,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培训,对现代物流知识、装备、特点了解较少,难以把握物流产业发展方向,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却凸显,成为影响该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了实现从“加人”到“添智”的转变,该县一方面鼓励拥有自己物流业务的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将企业的原材料、仓储、运输、配送等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按现代物流要求进行重新整合,组建自有的、独立核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扶持运输公司到外地兴办配货公司,发挥业务优势,围绕市场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物流知识技能培训构建物流人才培训体系,让物流企业不再“有志难伸”。据了解,目前该县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其中掌握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等现代物流知识的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近2000人,物流产业年营运收入从原来的3亿元激增到目前的40亿元。   

彭国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