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起步到飞跃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6-05-25

——黎川工业园区十年成长路纪实

2006年,江西广源伞业有限公司落户黎川工业园区,从蹒跚起步到年出口创汇近千万美元,可以说,广源的发展是园区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见证了园区10年的大开发、大集聚、大发展。

规划先行筑巢引凤 

每次驶出京福高速公路黎川出口,行驶在园区大道上,广源伞业总经理宋岩心情都特别愉快。“当初我就是被‘园区就是未来城市新区’的发展理念所吸引。”宋岩坦言,正是因为黎川工业园区“源于工业区、高于工业区”的全新规划、建设理念,他选择了这里。如今,园区每天的新变化都让他惊喜。

2006年,黎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更名成立为黎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并正式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园区从成立伊始,便埋头做着一件事——投入大笔资金完善园区设施建设。十年前,黎川工业园区还是一副朴素的乡村图景,十年后的今天,工业园区已形成“一园三区”格局。截至目前,园区已开发面积1.2万多亩,分别在园区二期和陶瓷园区打造了“三纵六横”、“两纵两横”的道路交通网,并全部实现“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有线电视、土地平整)和美化、绿化、亮化。

当然,能让企业感到惊喜的不仅仅是园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他们更关心的是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的工业配套设施的完善。如:家门口的“国”字号物流园——赣闽边际现代物流园、电力调度中心、35KV线路改造、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和集保障性住房、幼儿园、公园于一体的创业广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亿元的省天然气黎川输气站项目已完工;投资6000万元的东鑫电子商务园被确定为我市唯一一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城一体化园区正在崛起。

产业升级腾笼换鸟 

2009年,占地50多亩的江西九州陶瓷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破土动工;2014年,占地380亩的江西九州陶瓷有限公司三期项目——九州苏泊尔陶瓷电器生产基地开工建设。九州陶瓷在黎川工业园区的成长可谓如鱼得水,作为最早落户园区的陶瓷企业,它的成长也是园区陶瓷产业发展的有力佐证。

九州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俊生告诉记者,园区成立之初公司就落户于此,当时园区的陶瓷企业只有零星几家,规模也不大。为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园区可谓不遗余力。通过推进“财园信贷通”,开展中小企业“助保贷”和投入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过桥续贷业务等措施,缓解企业融资难;通过加大土地清理力度,积极向上报批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破解用地难问题;通过制定、完善招工方案,积极搭建企业和就业者之间的桥梁,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九州、康舒、环球、华星等陶瓷企业在园区的扶持下,先后进行增资扩建。2014年,环球公司投入6000万元进行第二期扩建;2014年,康舒公司进行第三期扩建,项目建成,康舒陶瓷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耐热瓷煲生产企业;2015年,九州陶瓷申请到500万过桥资金进行技改,新建大型全自动节能燃气滚式隧道窑……

不仅如此,为加强产业集聚,园区规划出3000亩土地、投资15亿元高标准建设乡友陶瓷园,吸引了20多家陶瓷企业入园。如今,陶瓷产业已是黎川工业园区的支柱产业,园区共有陶瓷企业76家,仅2015年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6亿元,上缴税金1.35亿元,形成了日用瓷、耐热瓷、卫生洁具瓷、工艺瓷、酒店用瓷五大主导产品。园区耐热瓷产销量位居全国之首,日用瓷年产销量居全省第二;12个陶瓷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12家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陶瓷产品涉及2500多个品种、3000多个花面,产品远销到欧美、中东等地。2011年10月黎川工业园区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

欣欣向荣的陶瓷产业只是黎川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代表。这里还有45家知名品牌的鞋服伞生产企业;齐聚11家亿元以上企业的新型塑料产业园;年主营业务收入19.17亿元、发展迅猛的机械制造产业。短短十年,黎川工业园区形成了陶瓷、鞋服伞、新型塑料、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金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过去的十年,园区的星火燎烧了。黎川工业园区先后被评为“省级工业园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江西省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江西省民营科技园”,园区落户企业从38家发展到近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56家。2015年园区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10.29%;实现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同比增长16.83%。

每一个成绩,每一项进展,都饱含着园区领导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如今的园区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点,未来有着更多期待。

记者 罗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