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溪:项目带动 绿色崛起 奋力推进生态经济强县建设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0-01-05

项目带动 绿色崛起 奋力推进生态经济强县建设中共资溪县委 资溪县人民政府

2009年,是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困难之年,也是遭受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之后的生态恢复之年,面对内外双重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资溪县紧紧围绕“三保一弘扬”主题,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积极创新思路,科学应对,攻坚克难,全县经济发展取得了危中求进、逆势增长的显著成效。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4.13亿元,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5亿元,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4亿元,增长23.4%;财政总收入完成2.16亿元,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2亿元,增长45%;旅游总收入2.08亿元,增长33.9%;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200元,增长10%。

2010年,是提速进位、赶超跨越的关键之年。资溪县赶超发展的初步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一个保持、五个更加、六个结合”的要求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主线,以旅游开发为突破,以工业化为支撑,以城镇化为抓手,以生态农业为特色,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区、生态工业的集聚区、生态城镇的展示区、生态农业的样板区。资溪县经济发展初步目标是,以略高于省、市平均发展水平的增幅,力争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前移。具体指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6%,达到1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达到2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达到4.1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30%,达到2.8亿元。

一、紧扣一条主线: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进位赶超。坚持不懈抓项目带动,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把保增长与上水平、增后劲、求进位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保持投资高速增长。计划新开工建设和续建重点项目95个,其中旅游项目17个、工业项目19个、城建项目21个、农业项目15个、交通项目11个、社会事业项目12个,总投资达40亿元,完成投资22亿元。突出工业项目建设,以赣闽浙三省交界处“木竹精深加工中心”和海西经济区“有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为目标,新开工建设一批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着力构建新型生态工业体系。

二、打造一个亮点:塑造“人间净土·觉者天堂”形象,创建旅游强县。打造大觉山旅游投资集团公司资本运作平台,以大觉山、法水温泉为龙头,加速推进“十大景区”开发,新开工建设九龙湖、方家山等2—3个重点景区,创建1—2个国家4A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星级农家乐150家以上,星级农家旅馆100家以上。全面推进长河宾馆、悟贻庄园、康熊山庄等旅游配套设施和产业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实现游客接待人数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亿元,成为全省旅游强县。

三、突出一个重点: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宜居品位。按照打造全县大景区的要求,坚持适度超前,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城乡协调共建。突出中心县城建设,投资6.5亿元,加速推进泸溪河综合治理二期、滨江新城、县一中新校区等21个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构建“一河一湖一园”的景观体系,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打造马头山、嵩市等7个集旅游、度假、商贸、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山区特色小城镇。深入实施“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樱花村、紫薇村等特色示范村镇14个以上,大幅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四、做强一个特色:全力发展生态农业,打响有机品牌。围绕建设60万亩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目标,全面推进11个千亩以上(其中4个万亩以上)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打造生态农业样板区。全县白茶面积达到2.2万亩,毛竹林达到50万亩,油茶林达到1万亩;种植有机大米5000亩,优质烟叶6000亩,有机蔬菜4000亩;建设绿色生态养殖小区20个。充分融入海西经济区,切实加强与福建圣农集团、台湾统一集团等大企业的联系洽谈,争取引进一批有机白茶、有机大米等精深加工项目,力争每项产业至少创建1个核心品牌,提升有机农业市场知名度。

五、夯实一个基础: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确保和谐稳定。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落实好8个方面65件民生实事,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加大民生工程财政投入力度,新建廉租房120套、6000平方米,改造棚户区8000平方米。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吸引一批面包大户回乡创业,扶持一批能人本土创业。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继续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化解矛盾,消除隐患,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