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区部分乡镇以发展工业增加财政收入点击
取消农业税是对农村利益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取消农业税后,“乡镇统筹”没有了,乡镇可用财力减少,可各项支出却增加了。如何破解资金难题?临川区部分乡镇走出了一条依靠发展工业增收的活路。
乡镇财政该怎么办?对于解决收支矛盾,临川区桐源乡颇有心得。由每年国税收入几万元到现在的近200万元,桐源乡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党委书记李景芳一言道破天机:“其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早就为我们寻找到了增加乡镇财政收入的路子,那就是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我们乡的做法是:瞅准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引进客商企业。”
几年前,李景芳与临川区干部在浙江富阳招商引资时,巧遇从事纸业生产的老板李永潮。由于劳动力成本等多种原因,此时的李永潮,正在思考着产业转移的问题,只不过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李景芳的到来,让他心有所动。但毕竟是举家搬迁,况且还要考虑产业今后的发展,李永潮犹豫起来。后来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李永潮终于坚定了投资信心。2003年,他投资5000多万元,在桐源开工建设富临纸业有限公司。次年开始生产,其主营业务收入与税收年年增长,去年完成税收近100万元,今年1至9月,其主营业务收入4000多万元,创税超过100万元。
李永潮产业转移的成功,影响着周边的人,加上李永潮的现身说法,其同乡李富安、李临波、张晓明等落户桐源,先后开办银丰纸业、华鑫纸业、富鑫纸业。桐源乡也成为我市较大的纸业基地之一。今年初,李永潮再次投入4000万元,增设一条年产4万吨高档涂布白板纸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亿元。
辖区内投资1000万元的企业就有7家,其中投资5000万元的企业有4家。财大自然气粗。去年初,桐源乡提出“财税3年翻番”的口号,不到两年时间,该乡财税就实现了翻番。
路,已经指明了,关键看你怎么走。好在“条条大道通罗马”。东馆镇发展乡镇企业凭借的是交通区位优势——福银高速与昌厦公路穿境而过。天虹木业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天虹分别在南城、资溪、宜黄建有自己的原料基地,而成品加工基地几易地点,最后选在了东馆。该公司2006年上半年安装调试机器,下半年就投产,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多万元。
“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尽享金巢与抚北两大工业园区的经济辐射。”东馆镇党委书记付瑞龙说话时略带几分轻松。可当初为了吸引客商投资,他们没少下工夫。
为了让客商降低投资成本,该镇在镇政府附近腾出一块15亩的闲置地,并充分利用旧厂房;同时,不惜资金,平整好下龚村桥下小组荒地,并规划工业小园区。筑巢好引凤。东林板材、正和实业、太平米业、永兴米业、金穗米业、福田生态多木等公司先后落户该镇。现在该镇中小企业达24家,年主营业务收入6000多万元,创税近200万元。该镇财税有五成以上来自于企业。
在吸引客商来抚投资的同时,鼓励本地在外人员回家投资创业。黄国华以前是东馆镇一名干部,上世纪90年代,他到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其间,他虚心学技术、用心学管理。几年之后,腾桥镇党委、政府热情邀请他回家创业,并为他腾出一些旧厂房,减少他的投资成本。黄国华便与亲戚合资,在腾桥开办美适电子厂,如今电子厂的固定资产就达100多万元。在他的影响下,纬格电子、美丰电子也在该镇落户。仅3家电子厂,该镇得到的税金就有20多万元。
张艮良是高坪镇人,原在沿海城市一家玩具厂打工,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成为企业的高管人员。上顿渡及龙溪两镇干部热情相邀,张艮良欣然回家,投资600多万元办起了富祥工艺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多万元,创税20多万元。
鼓励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领办企业。临川区中小企业局的做法拓宽了办企业的思路。祝正阳是该局一名干部,因长期驻在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从而积累了一些办企业经验。在局领导的鼓励下,他与几名干部一道领办了罗湖镇一家蜂蜜厂,如今,该厂在200多个城市建有销售网点,并成功进入沃尔玛,其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多万元,创税60多万元。
企业发展了,税收增加了,可用财力增强了,乡镇日子自然好过了。
白浩 吴福金 记者 刘忍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