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里绿野春风早——南城农村新春创业巡礼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6-02-17

春节前后,年味儿浓。然而,笔者在南城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看到许多农民与往年“猫冬过年”不一样的“红火”场面,喜悦的农民在迎新春庆佳节的同时依然在紧张地忙碌着;而政府职能部门,也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三产融合”发展精品生态农业 

“2015年,我通过参加江西农大的学习培训,真是开阔了眼界,学到许多专业知识,这对发展精品生态农业太有用了!”2月3日,南城县创业青年李金华对笔者感叹道。

这些年,李金华一直致力于精品生态农业开发。2015年初,他投资50余万元,将该县建昌镇北源村小组及其周边约300亩土地整体流转过来,种植优质麻姑米,采用传统方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麻姑米是全国名贵大米之一,又名“冷水白”,古称“银珠米”,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清同治五年所撰《麻姑志》载:“麻姑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九月方收。宋时取以作贡,今山多系地种,麻姑米,亦鲜矣!”

“去年12月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在这次会议部署的三农工作中,‘三产融合’成为一大热点,许多专家也认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对我们这样致力于发展精品生态农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另一利好消息是,我们县里筹资10亿元正对麻姑山进行整体开发。因此,我有信心用三到五年时间,把北源村逐步建设成为集麻姑米、麻姑仙(寿)桃、油菜种植、水产养殖、浔农五黑鸡饲养、养生度假、休闲观光、务农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精品生态农业园,成为我们这里‘三产融合’的一个试验区、样板区。”李金华早已规划好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产业成致富“金钥匙” 

“不久前,我们村里又平整好了一块地,准备在上面建设6米高的自动升降大棚,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引领越来越多的村民靠种植蔬菜致富奔小康。”不久前,记者在南城县徐家镇白洲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周洪和这样介绍说。

据了解,该村是全县最早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的村。最初由浙江瑞安一种植户在本地引领12户农户试种西红柿,获得成功后,村民积极响应,种植户由12户发展到78户,种植面积也由70亩扩大到400亩,种植品种由单一的西红柿扩大到辣椒、黄瓜等四五个品种。2004年,村民自发组建成立了白洲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小组,合作社统一种植流程,统一防虫害防治标准,推行无公害种植。2012年,基地西红柿被评为全市无公害蔬菜。

“那边的大棚是花卉育养基地,面积约6亩,村民陈青峰通过土地流转,利用村里临近县城的交通区位优势,大胆尝试花卉的培育和种植,基地目前正在培育种植的花卉品种有幸福树、发财树、八角莲、三角梅、大丽菊、水仙等品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花卉育养将成为继大棚蔬菜、水产养殖和交通运输三大主导产业之后,我们村里人的又一把就业、创业、致富‘金钥匙’。”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周洪和笑眯了眼。

“防冻轻骑兵”为养殖户支招 

“鹅舍要维修好,地面要加厚垫料,利用垫料来提高室内温度……”这是日前记者在南城县里塔镇徐坊水库肉鹅养殖户家中,看到技术人员在讲解有关肉鹅防寒防冻知识的景象。针对前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该县畜牧水产部门组织12支防寒防冻工作小组,作为“防冻轻骑兵”深入全县各养殖场(户),指导养殖人员做好防寒防冻工作,深受群众欢迎。

据了解,为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南城县畜牧水产部门组织县、乡(镇)两级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养殖户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好防寒抗冻措施,以确保畜禽安全。在田间地头,他们还发放了500余份《牲畜防寒保暖技术措施》等科技资料到养殖户手中,增加了养殖户的防寒防冻知识。同时,提醒养殖户们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扎实做好禽畜疫病防控工作,严防动物疾病发生。在该县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华生养殖场,笔者看到工作人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对每处圈舍外围全部用薄膜进行包裹起来御寒,而在仔猪养殖圈舍,还特地买了锅炉和浴霸对仔猪进行加温保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