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完年回上海,朋友要我带点南城的土特产回去。一开始觉得行李多,自己又没有车,买这些东西不好拿,正犹豫着,发现网上销售的南城土特产有很多,可以从网上下订单直接送到上海,就索性任性了一把,买了很多,让他们尝尝我们这的土味。”前些天,笔者在QQ里和一位在上海工作的老乡聊天,他高兴地聊到了这事。
这位老乡得到的便利,得益于南城县近年来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为该县经济社会转型插上了“隐形翅膀”。据了解,去年该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又实现了同比30%以上速度的增长。
在家上班成为工作新常态
每天,家住南城县建昌镇胜利西路的王东川就会准点起床上班。不过,他上班的地方就是家里的电脑间。自前些年开了一家网店以来,每天坐在家中电脑前工作,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网店里“逛逛”,然后咨询。这不,才打开网店,王东川已经和一位顾客侃上了,敲定交货方式后,轻点鼠标,一单生意就做成了。“我开办了这家网店,主要营销县里一些仿古家具厂生产的仿古室外凉亭,年收入10多万元。”王东川向笔者介绍。
这些年,随着人们家居消费习惯的改变,明清风格的仿古家具日益成为市场的新宠。正是看到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该县许多业内人士从贩卖真品到制作仿品,从本地进行小销售到外地从事大买卖,做强做活了仿古家具这一文化产业。“从以前在广东等地设置实体店,或是参加展销会进行销售,到现在大部分业务都通过网店进行销售,既节约了成本,又快捷方便。目前,我们企业80%以上的业务都在网上走。”南城一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样说。
据了解,现在该县已有千余位像王东川这样的网店店主,他们或兼职,或全职,都在网络里挖金掘银。这里面固然许多人都是年轻人,可也不乏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养家糊口的压力逼得他们华丽转身,在网络上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子。
拆市场之“旧墙”,通销售之“大道”
在南城,李金华是一个“创业符号”。他白手起家,办起了米粉加工厂,养起了五黑鸡,如今又在开发生态农业。他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电商平台可以说功不可没。“产品在淘宝、微店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现正打算和顺丰合作,希望进入他们的销售系统,进一步扩大电商销售平台。”说起自己的销售方式,李金华这样介绍。他粗略估计,自己通过电商平台,每年五黑鸡、鸡蛋等销售额近200万元。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壮大、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在南城县,传统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肩挑手提、沿街叫卖到经纪人上门订购,再到坐在家里按按键盘、动动鼠标,产品销售模式已经实现了“三级跳”,完成了从“有声”到“无声”的转变。
“过去我们养殖户只管养殖,将生产的产品以订单和其他形式交售到经纪人或是加工企业,和市场之间隔道‘墙’。现在,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将那道‘墙’拆掉了,找到了更为便捷的市场渠道。”李金华说道。
在该县,不只是养殖户,许多企业也像李金华一样,赶起了电商这一“时尚集会”。江西阿颖金山药食品有限公司在巩固已有销售实体的同时,主动融入网络时代,打造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企业产品从单一销售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去年,由于电子商务每月以30%的速度递增,企业总产值9000多万元。同样,江西麻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尽管其生产的主打产品“麻姑米粉”俏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并已销往了北美、东南亚地区,从来不愁销路,可企业还是未雨绸缪地开通了“网上博览会”“麻姑实业官网新闻厅”等网络展示、销售平台,组建了自己的电商队伍。
“电商换市”步伐正在加快
南城县双江公园南侧,眼下正是一火热的建设工地:工程车忙碌地往来穿梭,调度员、施工者挥汗如雨,百望电子商城正在建设之中。不久,这儿将成为电子商务中心。2013年,该县成功引进百望电子商城项目,投资10亿元,主要从事电子商务、酒店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创税2000万元以上。它的落地、建设及运营,将形成“航母效应”,对全县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还离不开人才的培育。今年2月份,江西春思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该县举行了一场在校大中专学生创业交流会,吸引了120余名学生前来参加。随着电商高速发展,该县形成了一股电商创业热。此外,该县职业中专还适应当今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与落户该县的百望电子商城联合成立了南城县电子商务学校,免费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今年以来,该县继续加快“电商换市”步伐。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还大力拓展电子商务应用新领域,从农副产品内销到大宗货物外贸出口,从实物销售到旅游服务,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突破。目前全县80%以上的外贸企业通过阿里巴巴、网上广交会、江西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等载体发布信息,获取订单,实现线下交易。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家店信息化建设,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电商平台开拓市场,拓宽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
揭方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