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城:凝心聚力谋发展 进位赶超促和谐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0-01-05

凝心聚力谋发展 进位赶超促和谐中共南城县委 南城县人民政府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城县按照“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做大总量、赶超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主攻“两区”,加快建设“两城”,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4.4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47.9亿元,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增长17.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701元,增长10.2%。

2010年,南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做大总量、提质增效、进位赶超、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紧扣一条主线(项目建设),主攻两个重点(园区、城区),主抓三大特色产业(现代物流、畜牧水产、文化旅游),推进四大建设(党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绿色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略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置前移,开创南城赶超发展新局面。主要目标是:完成生产总值52.6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9   亿元,增长50%;财政总收入力争完成5.8亿元,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26%。围绕上述工作目标,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一带动、六突破”。

一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争、引、建”。紧紧抓住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客商,“走出去”、“请进来”,全力以赴抓招商;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

六突破:一是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上有新突破,着力抓好“点、块、面”。点,就是做强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骨干企业。块,就是不断壮大冶金机械、服装鞋帽、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医药化工五大优势产业,重点打造食品加工业基地。面,就是不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着力打造现代工业新城。二是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有新突破,始终坚持“三高”。围绕建设赣东南次中心城市目标,按照“一心四团、两河三岸”的布局和“东跨、西控、南拓、北进”的方向,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千方百计筹措城建资金,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安排新建城建项目18个、续建项目8个,确保城区面积扩展到1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4%,逐步把南城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融合古今、山水辉映、宜居宜业的生态文化名城。三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有新突破,注重“抓特、做优、增效”。抓特,就是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发展思路,以畜牧(禽蛋、肉鸭)、水产(鳜鱼、池蝶蚌)、果业(麻姑仙枣、南丰蜜桔)为突破口,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做优,就是按照“四结合、两优先、一连片”(结合门前庭院绿化、穿衣戴帽、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三清六改四普及工作,在国省道、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和乡镇所在地优先实施,逐步形成示范点集中连片)的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区域,打造精品亮点,做优景点景区”的思路,切实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增效,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重点扶持洪门实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在繁荣第三产业上有新突破,坚持“做强、做大、做活”。做强,就是坚持以汽车运输业为依托,把南城打造成为功能完备的赣东南物流中心。做大,就是依托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着力打造“三山两湖一区”六大景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活,就是鼓励、引导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自主创业,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五是在构建和谐平安南城上有新突破,突出做到“三保”,即保民生、保平安、保稳定。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民生为重点,以稳定为保障,做到大事得到群众支持,难事得到群众理解,好事办得群众高兴,全力打造和谐平安南城。六是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有新突破,切实做到“四个加强”,即思想建设在创新发展中得到加强,组织建设在服务发展中得到加强,作风建设在推动发展中得到加强,廉政建设在维护发展中得到加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