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川: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开创赶超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1-05-26

中共黎川县委 黎川县人民政府

编者按:5月23日—24日,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专题研讨班在市行政会议中心举行。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讨班精神,深入分析我市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探讨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实现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环境、凝聚强大力量。南城县、黎川县、金溪县、资溪县、市信访局、市工信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本报将以上各县、市直单位发言进行了整理并分两期刊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仅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黎川作为全省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之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的关系,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了矛盾少、发展快、社会稳的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力把握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以发展为纲、民生为本、稳定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得到不断夯实

1、坚定不移推进发展,不断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抓固投、抓项目,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近3年,我县经济总量由全省第91位上升到第83位,财政收入由全省第85位上升到第70位。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1.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4.8亿元。今年1-4月份,我县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财政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3%,增幅均列全市第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了较为稳固的物质基础。

2、坚定不移改善民生,不断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民心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十一五”期间,全县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年均增长39.8%。2010年投入到民生方面的财政资金达5.32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59.4 %。通过坚持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备了更加坚实的民心基础。

3、坚定不移化解矛盾,不断理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民众情绪。近年来,我县把加强信访工作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理顺民众情绪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经常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深入开展“三包为民”等活动;建成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整合成立群众诉求中心;实行重点信访案件县领导包案、县党政领导坐班接访、职能部门参与接访、“三官一师(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进信访等工作制度,逐渐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接待,有序、有效、有责的“三统三有”信访工作格局。同时,我县在县乡村三级分别建立了“四站三中心”,即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站、未成年人维权站、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监测站、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站、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老人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加强对各类人群的服务和教育。2010年,我县被评为全省“无赴京非正常上访、无赴京集体访、无赴省非正常集体访”县;安全感公众满意率位居全省第19、全市第2。最近,我县被评为全省五类信访问题百日大治理活动先进集体。

二、坚持以社区为基、实践为先、创新为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迈出可喜步伐

1、着力“三改”,创新管理体制。一是“改制”。组建3个社区管委会,为副科级事业机构,每个社区管委会核定4个全额事业编制,下辖3-4个社区居委会。二是“改人”。改革社区现行用人制度,实行委派制、聘用制、选举制相结合,以选举制为主;对社区原有工作人员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三是“改方式”。社会管理既是管理更是服务。因此,我县注重推进社会管理方式“三个转变”,即:工作理念上,由只注重行政管理向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转变;工作重点上,由应付日常性、临时性工作向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工作转变;工作方式上,由消极被动型向主动提供优质服务转变。

2、突出“三化”,完善社区功能。一是建设标准化。每个社区管委会(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面积达到80—120平方米,内设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党建室、综治室、警务室、普法室、计生室、社会工作室、党员活动室等办公室。二是职责规范化。按照“责随事转”原则,将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的职能下放给社区,赋予社区综合管理职责,增强社区功能,推进社区职责规范化。三是管理网格化。综合考虑区域、户籍人口、居民认同度等因素,将社区划分若干网格,每200人或60户为一个管理单元。

3、推行“四政一化”,强化服务职能。科学合理设置工作类别,积极探索推行民政、户政、家政、司法行政、矛盾纠纷化解“四政一化”工作模式,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民政工作具体包含社团组织、城市低保、大病救助、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申报管理服务等;户政工作具体包含户籍登记、计划生育、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家政工作具体包含社区保洁、绿化、就业再就业、房屋管理、中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具体包含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教育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具体包含矛盾纠纷排查、人民调解、综治、警务、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置等。

三、坚持以组织为依、投入为要、作风为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得到有效强化

1、强化领导,确保有人管事。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会管理工作。实行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乡镇综治办主任制度,加强了对综治工作的领导。为3个社区管委会核定了6个副科级领导职数,目前已任命了5名干部为社区管委会书记(兼主任)或治保主任。村一级形成了村支书、村主任、村治保主任“三驾马车”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新格局。

2、加大投入,确保有钱办事。累计投入800多万元建设“天网”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社区建设工作专项经费,每个社区每年安排2万元的办公经费。从2008年起,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由乡镇自筹变为列入县财政预算,每人每月提高120元,并将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养老、医疗、失业体系。将村小组组长聘为维稳信息员,财政每月发放100元维稳津贴(年底考核后兑现)。

3、转变作风,确保有章理事。近年来,我县每年都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对县直单位进行政风行风测评,制定了《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意见》和《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等制度,推行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增强了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黎川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专题研讨会为新起点,科学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努力开创黎川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全市“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