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强品牌建设纪实
近日,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二等功,该院成为近十年来全省唯一获得集体二等功的中级法院。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号召各单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学习。2012年,在全省法院目标管理考核中,市中级法院综合考核和所有单项考核成绩全部进入全省前三;全市法院系统共获得13项全国集体或个人表彰,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一连串的喜讯后面,凝结着抚州法院人怎样的努力,他们又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工作呢?
“数字庭审”播精彩
近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正在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型数字化法庭进行二审开庭。
在法庭质证阶段,书记员将一份文字证据材料放在高清扫描仪上,轻点电脑鼠标,须臾之间,证据内容全部清晰地扫描在两块大型显示屏幕上。
随后,双方当事人围绕证据“三性”唇枪舌战,激烈辩论。
庭上,合议庭法官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驾驭庭审,引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序陈述意见,避免了“爆场”发生。台下,参加旁听的群众和当事人亲友仔细观察台上的每一个举止,静听每一句“台词”,不时轻声交流看法。
庭审现场发生的每一个片段,在市中级法院每间办公室打开内网视频,一切都尽收眼底。
每一场庭审,市中级法院评查人员进行同步收看,在线对法官庭审着装、驾驭水平、庭审语言等进行评估打分。
“我们庭审直播实现了五同步: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同步上网,同步评查。”市中级法院司法技术处处长朱利瑞介绍说。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市中级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高度重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信息化建设工作。
在市中级法院,从立案时起,立案、开庭、审判、执行等所有诉讼环节案件信息均同步输入电脑,实现全过程自动跟踪管理。
今年年初,省高院院长张忠厚在接受人民法院报专访时,对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数字化庭审”推进审判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上挂下派”炼干部
每天一上班,雷智都会摊开人民法院报,看看“法官说法”等版面有没有最新的疑难案例。有时候,他也下到人民法庭去,听听基层法官的心声,参与协调化解疑难案件。
雷智是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他在南城县人民法院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副院长。
去年7月,市委组织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等联合下发通知,启动了以锤炼法官队伍、提高司法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上挂下派”活动,加快对全市法院系统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步伐。“上挂下派”活动,主要是从中级人民法院选派年轻法官赴基层人民法院挂职锻炼,同时接收基层人民法院选送法官到中级人民法院挂职学习。下派挂职锻炼对象为市中级法院助理审判员以上法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双学士学位,挂任职务为县(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挂职时间为一年。挂职干部由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共同管理,接收单位主管,派出单位协管。
在这次活动中,雷智和市中级法院其他5名年轻法官一起被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与此同时,另有6名基层优秀法官上“挂”到市中级法院锻炼。
“到基层挂职锻炼,下到基层一线,跟群众打交道,与法官谈工作、生活,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于锤炼综合能力受益匪浅。”一晃九个月过去了,像雷智一样,很多法官对这种挂职锻炼的生活不仅感触颇深,更依依不舍。
“细枝末节”找问题
“太苛刻了,鸡蛋里挑骨头,把一个个小问题放在聚光灯下亮晒。”这是市中级法院近乎苛刻的案件评查工作带给办案法官的感受。
去年3月,抚州市两级法院以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案件评查方式方法,实施“四个强化”,提升了案件评查实效。强化实时评查。开展“数字化庭审”,利用录音、录像固定庭审过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评查,实时纠错。强化民生关怀。更加关注涉及弱势群体和缠诉当事人的案件,认真评查案件已审部分,监督后续审理过程,通过提前预警,切实化解信访矛盾。强化责任落实。评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与各审判部门评先评优、审判人员的晋职晋级和绩效工资挂钩,进一步明确责任,奖优罚劣,确保“两评查”活动落到实处。强化民主参与。对于一些影响大的、或者疑难的缠诉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司法监督员、乡村干部、群众代表旁听庭审,集中会诊,提出意见,参与纠错,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今年以来,市中级法院先后开展庭审观摩2次,开展评查点评2次,评议裁判文书和案件155件,格式不规范、错误标点以及庭审用语不规范等20个细节问题被一一“挑”出,全部限期责任人整改。
由于“两评查”活动扎实有效,今年1月,市中级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法院“两评查”活动先进单位,这也是江西唯一一家中级法院受到表彰。
程欲民 元春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