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川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1-04-11

春风化雨润民心

去年以来,作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的黎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助民富、解民忧、保民安作为落脚点,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方法。以发展经济、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中及时化解矛盾,提高群众幸福指数。2010年,该县被评为全省无进京非正常访先进县,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率排全省第19位,全市第2位。

狠抓经济发展  助民富

该县龙安镇井戈村有2000多人口,全村耕地面积达3000余亩,由于地势较高,缺少水源,一直以来,单一种植粮食,没有其他产业,增收难度大。今年,很多村民想种植烤烟致富。该县在了解这一实情后,积极向上级部门争项目,经多方协调,很快为该村争取到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项目,获得1000亩烤烟的生产指标。目前,1000亩的育苗工厂已建好并投入使用,50座烟叶烤房也已建好。同时,积极帮农户调好种烟田块,并承诺为该村修筑一个提灌站和三个水库,为村民引水蓄水。目前,该村1000亩烤烟长势良好。“我今年种了20亩烤烟,赚3万块钱应该没问题。”该村村民邓相辉高兴地告诉记者。

同时,该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克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去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此外,该县还大力发展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加大民生投入  解民忧

走进该县阳光小区经济适用房居民万德英的家中,让人感到阵阵暖意。“要不是政府建的经济适用房,我现在还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圆了多年的新居梦。”见到记者采访,万德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该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办好惠民实事。大力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094人,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4644万元。大力推进城乡低保工作和城镇职工、居民的医疗保险工作。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到157元和65元,全县有6.3万名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8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投入专项资金625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医疗卫生资金1816万元,重点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乡镇卫生院改造及设备更新等,进一步改善乡村公共卫生条件。180套经济适用房和400套廉租住房已分给困难户,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223万元。去年该县确定的76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理完毕。

创新治理模式  保民安

连日来,该县社苹乡的社区矫正对象冯晓强有说不出的喜悦。2008年因为抢劫,他被判刑4年,因为在监狱表现较好,被列为狱外矫正人员。今年3月6日,该乡派车把他从南昌监狱接回。回到家里,生活没有依靠的冯晓强显得烦躁不安。在了解这一实情后,该乡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站工作人员一方面与其谈心,积极做好其思想工作,想方设法引导他摆脱内心阴影。另一方面,多次派人到县工业园区,帮其寻找合适的工作。经多方联系,终于在三联制衣有限公司帮他找到工作,月工资1000余元。

该县以社区建设为切入口,不断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按照“小社区,大服务”的工作思路,根据区域、户籍人口、居民认同等因素,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状,每200人或60户为管理单元,实行网格化管理。把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县、乡(镇)和村(社区)三级分别建立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站、未成年人维权站、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监测站、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站、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老人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依托这“四站三中心”,加强服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李铭华 吴细兰 记者 范文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