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公平之光普照每个角落
近年来,南城县不断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城乡义务教育朝着均衡、优质方向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加大财政投入,夯实均衡发展基础
坚持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全面落实教育政策。“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得到落实,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彻底化解了“普九”债务和社会力量办学资金,维护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工资、绩效工资、“三保一金”、山区补贴等全部落实到位,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
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在科学论证、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由原来的358所调整为180所。通过资源整合,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为扩大城区教育资源,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过大、活动场地较小等突出问题,实施了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工程,目前城区学校容量得到扩大,布局较为合理。
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在农村,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校建项目,投入资金3.5亿元,改造学校85所,总面积达8.9万平方米。在城区,先后新建了南城二中、第一小学、特教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了县实验中学教学大楼改造工程和县实验小学教学楼新建工程。特别是2013年,更是投入资金2.76亿元,同时启动了南城一中迁建工程、县第二小学新建工程、胜利西路幼儿园新建工程、凤凰小学新建新工程、凤凰幼儿园五项新校建设工程。
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均衡发展实力
为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着力建立和完善了四项机制:
教师补充机制。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增加教师队伍新血液;安排“三支一扶”支教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择优选送优秀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毕业后定向分配到边远山区中小学。近年来,共补充新教师133人,择优选送了146名初、高中优秀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教师培训机制。每年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培优升级”。这些年,全县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了省、市、县组织的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三新”培训,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教师支教机制。针对农村中学教师富余、边远山区小学教师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农村中学教师赴小学支教的暂行办法》,鼓励农村中学富余教师到编制紧缺的边远山区小学支教。近年来,共有 90位中学教师到农村边远山区小学支教,教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名师”培养机制。出台了《南城县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了系统规范的“选拔、培养、考核、认定、复评”的培养制度,创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梯度推进的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名师”辐射作用,积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促进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均衡发展内涵
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队伍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打造均衡的优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紧抓课堂教学渠道,开足开齐开好课程,优化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大力推进德育工程,充分发挥家长函授学校的作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家同创”德育工作网络。坚持开展中小学生读书教育活动,定期举办运动会、艺术节,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注重特色发展。围绕实施素质教育,从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彰显时代特色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全力建设特色学校,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办学格局。
此外,注重质量发展。先后制定了《南城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有关规定》《南城县中小学教学科研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奖惩等机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每年大面积开展各类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大规模组织送课下乡活动,与发达地区学校开展教学教研交流活动。
揭方晓 南教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