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师城乡交流 名师支教示范带动
在2月5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金溪县副县长申东进作了题为“政策引导机制激励 积极稳妥推进义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发言,引起热烈反响。该县的做法被誉为“金溪模式”,成为我省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一个样板。近日,金溪县被省教育厅推荐为全国“县管校聘”示范区全省唯一申报对象。
金溪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50所,其中初中11所、小学138所、特教学校1所。中小学生在校人数3.3万人,在编在岗教师2120人。2014年,金溪被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试点县后,该县选派了253名校长教师进行城乡交流。同时,该县以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契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科学配置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努力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为建立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打下基础。在实现校长教师城乡交流的过程中,该县实施了“名师支教”工程;并通过组建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着力培养农村薄弱学校“造血”功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该县县委、县政府把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的重点项目,构建了部门联动改革体制,县财政每年拿出3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交流轮岗;做到了领导重视、部门协同、高位推进。
该县通过政策引导来促进校长教师城乡交流,为此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评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必须有农村学校3年或城区薄弱学校6年工作经历,参评“金溪名师”“教师标兵”等,须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或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经历;农村中心小学教师评聘小学高级、小学特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必须具有1周年以上村小或教学点任教工作经历。在职称管理上,实行分校调剂,对边远山区交流轮岗教师进行倾斜。对自愿到农村中小学交流3年以上的教师,凡专业技术为中高级职称评而未聘的,县政府按其聘用后应发工资标准给予发放津贴,3年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可继续享受该津贴待遇。该县还通过激励机制来推进这项工作。对下乡交流人员,在生活上予以保障,原则上安排中心小学、乡镇中学教师周转房或集中安排住宿。对到边远山区的教师,在经济上予以优待,全部按所在学校标准发放艰苦边远山区津补贴;对下乡交流教师,按标准予以发放交通补贴。对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在政治上予以关怀,交流轮岗到新的学校后,保留其职务待遇。安排部分空岗聘任指标,用于被交流轮岗到边远山区的中小学教师,在职聘上予以关照。
在推进校长教师城乡交流时,该县大力实施了“名师支教”工程。通过明确对象、名师率先,做到了典型示范促带动。该县要求,全县60多位获得县级以上“教师标兵”“金溪名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都必须到农村中小学交流一年。2014年,该县共交流轮岗校长教师253名,占全县在编在岗教师11.9%,其中40多位县城优秀教师派往农村中小学带班任教或挂职兼职,并与农村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名师”选派到新岗位后,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有力提升了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促进了师资配备均衡。
与此同时,该县还搭建平台,创建了教育共同体。目前,该县以城区7所中小学校为核心,分别与5所农村薄弱中心小学和2所农村薄弱中学建立7个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合作交流与双向交流一体化,做到共谋发展、共同进步。城区中小学每学期安排校领导到相应农村学校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安排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开展传帮带。农村薄弱学校每学期派出校领导、教师到城区中小学挂职学习,跟班学习。建立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后,该县要求城乡教师结对为师徒,建立名师工作室、共同体教师QQ群,让交流教师在交流岗位上既实现专业成长,又实现情感升华,促进了城乡教师之间的感情融洽。
(唐国华 陈振寿 记者 梁家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