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乡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立足地方实际,探索和实施PPP项目运作模式,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缓解地方财政资金不足难题。当前,该区重点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消灭劣V类水“九大工程”,强化生态环境整治和生态资源保护。其中,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是该区最早实施并已投入实际运营的3P项目。目前,全区的乡镇、村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已经全面由3P项目公司接管,运行平稳,日处理量达到130吨,环境卫生得到大幅改善,昔日农村“脏乱差”面貌得到扭转,秀美乡村初步实现,切实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推行市场化运作。该区坚持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方向,有序放开城乡环卫作业市场,2017年2月采取PPP模式,通过公开竞标引入了社会资本合作方,将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转运、处理等环卫作业实行服务外包。9月份又将整个城区430万平方米的环卫保洁权推向了市场。至此,全区所有区域均实现了环卫作业一体化处理。通过市场化改革,改变以往乡镇(场)各自为战的环境治理方式,消除了乡镇之间毗邻地段环境整治“真空地带”,特别是建立了统一的常态化环境治理机制,避免了乡镇和部门之间因推诿扯皮造成的内耗严重、资源浪费等现象,提高了全区城乡环境整治效率,降低了生活垃圾治理成本。
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按照道路洁净、河道洁净、沟渠洁净、庭院洁净要求,制定该区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服务标准,对机构、设备、人员配置以及道路除尘、淤泥清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细化量化。比如在乡镇设立14个项目部,对每个村庄按500人配置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了环卫作业人员742名,组建了一支覆盖城乡、延伸村居的环卫管理作业队伍。该区还结合实际情况,选定了以设置垃圾深埋桶为主的转运方式,并按照每1500人配置1个深埋桶的标准,布设了208座深埋桶,与之配套的有塑料垃圾桶3.5万只、各类管理车辆30辆。同时针对农村环卫作业面积大、人员散、管理难等实际情况,建设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对保洁人员的作业区域、线路、时间以及深埋桶的垃圾量等方面,全程进行GPS管理,用于实时监控清扫保洁作业情况及其绩效考核。
始终把严考核、严监管贯穿于环卫一体化全过程。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政府考核监管是根本保障。在实际操作中,该区出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标准和考评监督办法,建立第三方治理约束机制,对第三方实行全程监管。该区将监管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区级挂牌通报制度,层层落实乡镇、村(组)监管责任,定期对各乡镇(场)监管情况进行督查,特别是不定期组织督查人员,采取现场检查、拍摄录像等暗访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凡是限期内未整改到位的,均予以电视曝光,倒逼各乡镇场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同时将各乡镇(场)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市场化运作费用的重要依据,倒逼运营公司按照标准实施作业。通过双向倒逼,推动公司“作业”与政府“管理”自动分离,实现了政府花最合理的钱,买最优质的服务,让老百姓享受最好的环境。
通过全方位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东乡城区街道更整洁了,农村更靓丽了,老百姓切身体会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实惠。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该区将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管理智能化、资源利用化、服务惠民化这一目标,建设集智慧管理平台、车辆管理中心、再生资源回收站、大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所为一体的智慧化环卫基地;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推广“天天环保吧”,提供废品回收、积分兑换、快递收发、惠农自助终端等智能服务;推行“门前三包”,征收生活垃圾清理有偿服务费,真正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使城乡生活垃圾综合整治的生态效益进一步深化。
郑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