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黎河春意浓
3月的黎川,绿树婆娑,春意盎然。城乡大地,山、水、林、花浑然一体,森林公园、绿色通道交相辉映,各类乔灌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一座充满魅力的绿色山城正在悄然崛起。
“六大工程”让城乡处处添新绿
2月25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在黎川县工业园区平高六路的新春植树现场,只见红旗飘扬,人头攒动。县直单位的1000多名干部职工手拿铁锹、锄头,挥汗如雨,挖坑植树,栽下香樟、桂花等绿化大苗1200多株,给山城添上了一抹新绿。
为全力打造“森林黎川”,该县以山上绿化工程、城市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程、村庄绿化工程、园区绿化工程、单位绿化工程等“六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着力抓好城区绿化美化,打造森林城市,该县通过实施挤压建绿、拆房建绿、见缝插绿、见空造绿等举措,在县城京川大道和“四大公园”栽植香樟、广玉兰、银杏、桂花等绿化大苗10万余株。实施园区绿化工程,在工业园区栽植香樟等绿化大苗5万多株。推进村庄绿化工程,在农村开展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主题的植树造林活动,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地种植经济林。目前,该县398个新农村建设点内栽种蜜桔、板栗3万多株。实施通道绿化工程,着重抓好县城进出口道路、福银高速、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两边的绿化建设。该县投入420万元,对县城陶瓷大道、新丰体育公园等进行高品位绿化,聘请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的专家对黎滩河湿地公园进行总体设计。目前,该县在县城进出口道路两侧栽植香樟3000余株,在福银高速两侧栽植香樟3.5万株,在县乡公路两侧栽植杨树60万株。据统计,2014年,该县人工造林2.1万亩。
大户造林让荒山荒坡披绿装
连日来,社苹乡团星村的杨长华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大早就到山上挖坑种树。“2013年我植树造林900亩,2014年我又种植杉树1200亩,今年还要栽一些树,有了这座‘绿色银行’,我以后的生活不用愁了。”杨长华高兴地对笔者说。
黎川是全省33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林改后,该县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项目、长防林项目、日本政府贷款造林项目,对植树造林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户进行补贴和奖励,并给资金短缺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实行跟踪服务。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林业经济效益的逐年提高,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投向林业,涌现出一批造林大户。日峰镇新荣村的刘小林采取股份合作方式,租赁荒山造林2300亩;潭溪乡河塘村村民付睦龙自筹资金,租赁荒山造林3000亩;荷源乡资福村人均植树1350株,2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达20多户。目前,该县林农自筹资金上千万元,造林6万余亩,其中大户造林达3.5万亩。
耗材企业自种“口粮”培育资源
春日里的黎川,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站在德胜镇黎溪村的一个山头上,只见一片新栽的杂交鹅掌楸长势喜人。村干部告诉笔者,这是南京瑞森公司在这里承包荒山自种的“口粮”。2014年,该公司在黎川栽种了1000亩杂交鹅掌楸。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该县从2002年开始,建立竹木加工企业自产原材料基地,让企业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种上自己的“口粮”。福辉胶合板厂是该县从福建引进来的一家以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的木材加工企业,从2002年开始,该厂先后在厚村乡的三源村、洵口镇的石莲村等地租赁荒山,栽种杉木、马尾松等2400亩。
企业建立“口粮”基地,既让企业原材料供应有了保障,又培育了资源,保护了生态,林农还可从中找到一条致富的好路子。该县洵口、潭溪等乡镇林农与中竹纸业公司签约,首期建立了1万亩丛生竹生产基地,5年预计可达到5万亩的规模,由公司向林农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林农负责抚育,收取每亩100元的抚育费,丛生竹长大后按市场价全部卖给中竹纸业公司。据悉,该县实行耗材企业种“口粮”制度后,已建立企业原料林基地3万多亩。
熊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