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赢之路
金秋时节,走进“全省森林十创先进县”——乐安,仿佛置身于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大花园: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上树木葱茏,一片片特色农业基地绿意盎然,一家家新型生态企业快速崛起,一处处生态旅游景点相继开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乐安正展现出迷人的魅力。而这一切,缘于乐安“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多赢之路。
巧做“加减”法 呵护碧水蓝天
乐安地处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9.6%。为保护生态环境,该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一方面做好“加法”,大力推进林业项目建设,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实施封山育林,着力增加“绿量”;另一方面,做好“减法”,严把工业项目“环保关”,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减少环境污染,呵护碧水蓝天。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日本政府贷款江西造林项目、“一大四小”等林业项目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县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89万亩,新建“森林十创”示范点30个,实施了乐安大道延伸段路口小游园、植物小游园、四九广场等城市绿化工程,完成通道绿化10多公里。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保护森林植被。此外,严把“环保关”,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依法关闭了抚河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5个,先后淘汰、关闭了20多家污染重、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对5家排放超标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在招商引资中,该县严把项目审批关,抬高项目准入“门槛”,凡环评不达标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据了解,仅去年以来,该县就婉拒了10多个污染大、环保不达标的工业项目。目前,该县出境段水样质量抽检达到国家II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
激活机制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生态优势只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乐安县坚持在生态建设中兼顾经济效益,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该县找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等绿色产业,围绕油茶、毛竹、蚕桑、茶叶、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一方面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编制出台了《乐安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先后引进并培育壮大了高氏油茶、台大科技园、广雅食品、鹏鑫食品、大地常春等10多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广雅”“爱杰鑫”“华盖山”等一批知名品牌。今年以来,该县又先后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林业科技产业园、投资6亿元的南方食品生态农业产业园等大项目,为生态产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另一方面,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毛竹、油茶、花卉苗木、蚕桑、蔬菜等绿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该县先后建立了毛竹、油茶、茶叶、花卉苗木、蚕桑等特色产业基地50多个,成立了30多家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了5万余户农户致富。
加大投入 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走进风景秀丽的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吓通瀑布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绿意盎然的优美画卷:四周山峰上郁郁葱葱的竹林树木,清澈的小溪在村边蜿蜒而过,山环水抱的生态美景如诗如画,景区内游步道、观景亭等处游人络绎不绝。
乐安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抓住抚吉高速竣工通车、交通状况大为改善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近年来,该县先后投入2亿多元,开发建设了千古一村流坑文物旅游保护区、金竹瀑布生态旅游区、牛田古樟林风景区、湖坪桑海人家生态旅游区、龚坊台大农业科技观光园、小蓬莱风景区等,着力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去年,该县共接待游客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3亿元。
罗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