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低碳”在资溪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0-05-31

——看资溪8年演绎生态立县

记者  何建江  宁璜

壮士断腕

森林覆盖率87.2%,每立方厘米平均负氧离子含量3万个单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列中部500个县区第一、全国第七。这就是被称为“华夏翡翠,人类绿舟”的资溪。

为了打造这样的人间仙境,这个拥有原始森林的林业大县,八年前把年产3000万袋的食用菌产业“灭”了;把吃草的山羊从3万头减少到1千头;把依托丰富花岗岩资源而兴盛的建材企业从70多家压缩到9家;把140余家木竹粗加工企业整合了;把以资溪农药厂为代表的一批污染型工业企业或关闭或改制转行了;把总投资20多亿元的30多个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的企业拒之门外了。

据介绍,在2002年该县正式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当年,因为限制产业导致的财政减收达2000万元。这个数字,是当时全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面对这样的现实,资溪人为自己的决策取了个悲壮名字——壮士断腕!

这些代价换回的是:工业污染基本消失;全县每年减少10万立方米的木材消耗。

资溪县决策层这样的胆识,让县内外众多人士错愕——把原来的支柱产业“灭”了,靠“天然氧吧”能当“饭”吃吗?

八年后的今天,在资溪县已经找到答案:

从基本与旅游产业无缘,到“全国生态旅游大县”;

从几乎不值得统计的游客量,到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从可以忽略的茶叶生产,到拥有2万多亩的顶级白茶基地;

从干部尚不清楚有机食品是何物,到山区农民都懂得有机大米该如何种植;

从靠山吃山,到育山引宝……

8年时间,资溪踏踏实实地摸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执着地围绕“生态立县”思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旅游突起

五月的江南雨后,站在大觉山山顶,俯望墨绿群山间的缭绕云雾,恍若置身仙境。

大觉山风景区是资溪县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开山巨篇。2002年,海南客商李明启一笔签下投资10亿元的合同,大举开发鲜为人知的大觉山。

在很多局外人眼里,这是个冒险之举:当年的大觉山与资溪其它群山相比,似乎没有特别之处;资溪旅游业也毫无基础可言,搭不上“羊群效益”之便车。

但是,事实证明了李明启的独具慧眼。大觉山首推的旅游项目——峡谷漂流开放后,游客每年以几何级数增长,去年夏季旅游高峰,日接待游客超过7000人。而这还是资溪其它旅游基础设施尚未跟上的前提下实现的。现在的大觉山景区比过去更胜一筹,观光缆车、空中栈道、南天云海……AAAA级风景区实至名归。座拥204平方公里的观光山景,10亿元投资还具广阔的用武天地。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大觉山,旅游开发为什么能这么成功?有内行人士一语道破天机:资溪县坐拥绿色王国、天然氧吧这一强大资源。

市场验证了生态资溪的价值。紧跟大觉山之后,大型旅游开发项目鱼贯而入。2003年,台湾客商李复班投资5000万元建设清凉山庄;2004年,浙江客商罗嘉亮投资5000万元建设狮子山度假村;2008年,浙江客商沈益平投资2.6亿元综合开发法水温泉;2009年,浙江省知名企业乐门集团投资8亿元开发九龙湖度假旅游区……还先后引进浙江客商投资1.7亿元新建绿岛四星级酒店,引进东航100余位飞行员共同投资5000万元新建云天四星级宾馆。

客商的举动,深刻了资溪人对绿色生态的价值认知,更坚定了他们的“生态立县”战略。为了保护我市的这一生态明珠,市委、市政府也在金巢开发区为资溪划出一块工业“飞地”,让他们把引进的工业项目安居抚州。资溪的生态优势因此更加妩媚。

大量本地民资也积极跟紧。原在山东烟台创业的张长和投资5000万元在县城建四星级宾馆,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并动工建设。应乡村旅游而建的农家乐旅馆全县已有150余家,其中星级旅馆100余家。

挟法水温泉之地利,嵩市镇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打造一条宽17米、长500米的旅游风情街,启动2亿元民间资金。目前尚在建设,店铺、商品房已经被抢购一空。马头山镇则规划了十个“乡村旅游”项目,为民资提供投资参与平台。

如今,资溪县详细规划的“三线十景”项目已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不仅是大觉山、法水温泉在加紧开发,九龙湖、马头山原始森林、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方家山瀑布群、新月畲族村、高阜古文化旅游区、竹海漂流、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等一批旅游项目都在资溪茫茫绿海中竞相绽放。至今年2月,各景区已完成投资8亿余元。

与景区配套,全县已建成10家星级宾馆,并有4家四星级酒店在建,旅游床位总数达3000张以上。资溪正朝着“旅游目的地”的新王国迈进。

绿色花繁

被“生态王国”吸引的不仅有旅游开发者。姚根富是“白茶之乡”浙江安吉人,偶进资溪就被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白茶是绿茶之王,有机白茶更是王中王。森林茂盛、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之忧,这是生产有机白茶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不由分说就于2007年带着白茶种植项目落户资溪。

在他的带动下,多路茶商投资资溪,仅仅3年,全县已种植白茶2.2万亩,建成了三大标准化生产基地,被中国茶叶学会列为“茶叶科技示范基地”。“源之源”“出云峰”等三大品牌生产的白茶先后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论证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论证,被农业部认定为有机农产品,市场售价每斤达2000-4000元。

资溪人头脑灵活。“可以种出有机白茶也应该能够种出有机大米”。近年,一种“公司+农户”的有机大米生产模式在这里应声落地。由公司统一发放种子、农家肥,农户散种,大米成熟后公司再以高出市场价50%的价格统一收购。有机大米不但为资溪绿色经济添彩,农民也直接得益。马头山镇彭坊乡农民吴建军和林庆国去年种植15亩有机大米收获丰厚,今年把面积扩大到30亩。

因为生态,资溪成为特色种养业宝地。李求喜是资溪高田乡城上村人,在外商海沉浮多年,暮然回首,发现家乡的“绿色”魅力,2008年,毅然告别上海回家上山种有机油茶。

山乡种植的葡萄按“绿色”标准生产,魅力猛增;把鸡散养于竹海,纯天然饲养,冠名“竹林鸡”,市场走俏……只要生在资溪、养在资溪的品种,就有生态优势在其中。

干部打绿色牌招商,群众在绿色中寻机。资溪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就这样被一串串项目所铺就。据介绍,2009年,该县旅游业总收入迈上2亿元的新台阶;绿色农业,到目前,除发展“资溪白茶”基地2.2万亩,还种植有机油茶2万余亩,有机大米3000余亩,优质烤烟7000余亩;全县已建成千亩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园11个,其中万亩以上的4个;吸纳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

而据有关资料介绍,经旅游资源调查发现,资溪具备较高开发价值的景观景点就达100多处,资溪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好戏还在后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