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溪破解瓶颈促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020年1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2009-06-29

内整外联 完善链条 夯实基础

6月13日,第十六届全国推选文艺新人大赛南昌赛区总决赛在大觉山举行;6月23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在资溪县狮子山度假村召开;7月2日,“百万青少年游江西”活动启动仪式又将在大觉山风景区举行……进入夏季,各色旅游活动精彩纷呈,这是生态资溪打造旅游精品、做强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资溪把“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强县”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任务,围绕“大生态、大景区、大旅游”的构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为主要载体,以观光、避暑、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大格局。1-5月,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00万元。

加强“内整”与“外联”,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缩小淡旺季差别。今年来,该县着力加快开发“一山(大觉山)、一水(法水温泉)、一湖(九龙湖)、一林(马头山原始森林)、一园(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瀑(方家山瀑布群)、一村(新月畲族村)、一古(高阜古文化旅游区)、一竹(竹海漂流)、一地(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十景”建设。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探索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新形式,密切“文旅互动”。在强化“内整”的同时,按照培育“生态旅游精品”的要求,积极拓展“外联”空间,实行跨区域合作,向南联合打造“大觉山-麻姑山-军峰山-瑞金-厦门鼓浪屿”海西经济区旅游线路;向北联合打造“武夷山-大觉山-龙虎山-三清山-婺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线路,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把大觉山打造成国家级名胜风景区。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针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现状,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多元化投资,几年来,该县在旅游方面总投入达1亿多元,先后修建大觉山、狮子山、法水温泉等旅游公路近100公里;加快推进了鹰瑞高速、资溪-光泽区间高速、饶桥-上清(贵溪)三级旅游(战略)公路、资茶线建设和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打通四条旅游黄金通道。投资300多万元对316国道资溪段沿线进行绿化美化。实施了花开百村绿满资溪、乱搭乱建整治、乱埋乱葬整治、户外广告牌整治和城乡垃圾无公害化处理五项工程,有效提升了旅游形象,优化了人文环境。先后引进一批海南、浙江等地客商和返乡创业人士开发旅游。截止目前,大觉山峡谷漂流、上山索道、天街、斋菜馆、南天门已相继建成,寺庙改造、太空步廊建设进展加快;法水温泉宾馆主楼封顶、温泉游泳馆6月底封顶,年底将对外试营业;悟怡生态山庄、清凉山等景区景点建设扎实推进。

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完善旅游产业链条。针对配套服务相对滞后、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有限、旅游消费低等问题,重点围绕《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乡乡有景点、处处有看点、个个有亮点”的旅游发展理念,积极研究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精心编制20个重点项目,到沿海发达地区宣传推销,重点推出方家山、九龙湖、新月畲族文化村、华南虎野化放归地、竹海观光等旅游产业项目。1-5月,该县旅游产业招商硕果累累,全县引进华景生态旅游开发、江西悟怡山庄等旅游产业项目7个。目前,已有绿岛大酒店、大觉山商务会馆、云天宾馆、长和宾馆等一批四星级酒店在建;引进了2家旅游工艺品企业,开发工艺品11个系列、60余个品种。借助“十大景区”的辐射作用,采取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方式,在景区周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观光园,推出采摘、品茶、体验、度假、购物等旅游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微型精品景点、农家特色餐饮和原生态农耕体验项目,延伸旅游产业,创造农民增收新渠道。

(陈光平  俞盛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