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 提升“软实力”
“流坑古村有那么多精美绝伦的古建筑,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着实令人感到震撼,一定要找机会到乐安、到抚州去走走。”北京市民王女士在参观流坑图片展时告诉记者。2月18日,北京民族文化宫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我市乐安县主办的电影《董春 》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和“千古第一村——流坑图片展”先后在这里隆重举行,展出的180幅精美的流坑古村图片,更是以古朴厚重的传统文化魅力,征服了身处中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市民,这也是我市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乐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特,临川文化与庐陵文化交相辉映,境内红色、古色、绿色文化资源丰富。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乐安深厚独特的文化资源藏在深闺人不识,外界了解得不多,对外影响不够大。为此,近年来,乐安县创新文化工作思路,注重文化“软实力”提升,围绕建设“古村生态旅游知名县”的发展目标,努力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境内的“三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影视拍摄、文化产业创意、户外休闲运动等新兴文化业态,精心组织开展“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扩大乐安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有力推动了乐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升级。
梳理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流坑古村,承载着传播展示当地传统文化精髓的重任。此次乐安在京重磅出击,不仅举办了流坑古村图片进京展,还以发生在流坑古村的一个真实故事为蓝本,在京召开了电影《董春 》的新闻发布会,影片主要讲述流坑女子董春 出嫁不久,就被军阀孙传芳残部一军匪头目强占为妻,由此引发了董春 之母被宗族沉江、兵匪攻入流坑烧杀抢掠和董氏大宗祠被焚毁等惨痛事件。为将这个游客和当地群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整理打造成一部能搬上银幕的电影,变成一个文化产品,该县组织专家,将董春 的故事整理编著成一篇中篇小说《残垣夜雨》并正式出版,宣传部门又联系了北京的主创团队,将该故事改编成电影《董春 》,这部将展现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时代变革、人物命运融为一体的文艺影片,将进一步提升乐安和抚州的知名度。
去年以来,该县重点加强对流坑古村、金竹瀑布、牛田古樟林、大华山、大湖坪整编旧址、登仙桥、毛主席旧居等众多旅游景点和乐安傩舞、蛋雕、流坑小吹会、罗陂庙会、湖坪装故事等非遗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整理,并精心打造了流坑科举文化与农耕文化展、傩舞表演、畲族山歌、畲乡风情、乐安蛋雕等文化创意产品,制作了电视纪录片《赣风》、《神奇乐安》,编辑出版了“赣文化第一村——流坑”、《我心中的乐安》、《可爱的家乡——乐安》等画册,拍摄电影《董春 》,编创百人畲族竹竿舞参加了抚州市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戏剧巡演活动,组织乐安流坑小吹会、乐安民歌、乐安傩舞、乐安蛋雕参加了“乐游·乐安”——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等活动……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古老的乐安文化重放异彩,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光华,成为乐安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在保护、挖掘、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乐安县还将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让优秀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乐安蛋雕艺人邹兆庆就是该县文化走出去的收益者之一。作为乐安蛋雕的第四代传承人,他的蛋雕作品广受欢迎,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他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等各种国内和国际的文化活动20多次,成为乐安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之一。
为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今年,该县还将组织“流坑图片赴英国展”、“流坑画册”中英文版全球发行、乐安非遗文化对外交流展等文化走出去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走出去活动,极大地提高乐安文化和乐安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乐安文化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也直接带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速发展。2016年,该县文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全年共接待各地游客28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17亿元。
邹春林 曾文才 本报记者 李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