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越走越敞亮的家乡路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抚州日报社 2018-11-30

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40年来我们的生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聚集起来,就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作为一个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我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长大的。

小时候,我对改革开放并没有什么概念,等到读书开始写作文时,开头总是写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或者“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并不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政治概念,包含着怎样的意义。只是当时写作文时都是这样开头,千篇一律的模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从那时起,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小学作文时那些不经意的模仿,却成了我与改革开放最早的接触。然而,长大到现在,回顾这短短的几十年的生活,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家乡的路。

80—90年代,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虽然主干道铺上了砂石,但还是坑坑洼洼的泥泞难行,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和融雪时,大人小孩外出都得穿上雨鞋,裤腿挽得老高,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泥巴。记得有一年夏季雨水特别多,一下就是好几天。那些天上学,我除了背上书包外,还得撑一把雨伞,穿一双高腰雨鞋才可上路。坑洼不平的土路经过一连几天雨水的浸泡之后,人一踏上去就会立时陷入泥窝,鞋面沾满泥巴,想要再次抬腿迈步非得使劲不可,因为雨鞋被烂泥牢牢地吸住了。为了赶路,我心急如焚地拖着沉重的脚步,在泥泞的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着,雨水和着汗水濡湿了我的衣背。原本在晴天顶多20分钟就能到达的路程,在雨天竟要走过40分钟,因此,我在雨天上学难免常常迟到。乡村的土路不仅给上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不便,更给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民们制造了麻烦。夏收秋播本身是件苦劳力,特别是遇到雨季,庄稼里的农活儿非得你用力气和汗水来换不可。原因很简单,因为路难行啊。试想,三四个人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刚从松软的田地里扛出一袋袋稻谷,摆在面前的又是一条大坑小窖的烂泥路,有些车辙里积满了雨水,只要架子车一陷进去就别想再拉出来。如果离村子近些,全家人加把劲很快就拉回来了,可那离家三五里远的呢?不难想想:全家人齐上阵,拉一段路歇一会,喘喘气,再拉一段路歇一歇……等到拉回家的时候,全家人都已累得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了。倘若架子车滑进了泥潭里,人们又不得不卸下车上的稻谷,先从泥潭里拉出车子来,再重新装上,然后继续往回拉。唉,童年的我,生长在那个落后的年代,当然是躲也躲不掉那种“非常”劳动的。在那坎坷不平、一不小心就会翻车的道路上,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劳动的艰难与辛酸,也实实在在懂得了什么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到了90年代中期,有了要发展必须先修路的新理念。经济发展了,进入新世纪后,修路的标准更高了,公路上有了人行道、绿化带,路面宽达十几米。现在,当再次踏进久违的乡村时,竟然让我耳目一新,为之怦然心动。往日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早已变成了平直整洁的水泥路面,不仅村与村之间被宽阔的水泥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就连村庄里大大小小的街巷也都被水泥路完整地贯穿一体了。每条街道的水泥路旁都修有排水沟,排水沟里的水自由欢快地流向远方;家家户户门前都栽树种花,绿树红花映衬着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小楼房。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柴草粪便、垃圾杂物胡乱堆砌的村庄,再也看不到下雨天污水横流、泥泞肮脏的街道。我所遇到的,是往来穿梭于街道的林林总总的电动车、摩托车和小轿车。这一切的变化,怎能让我与以前贫穷落后的乡村相提并论呢?乡村道路的硬化,改变了农村人们的生活。现在的孩子,谁还会穿着厚重的雨鞋上学?去田间劳作时,农用三轮车随处可见,即使有人拉辆架子车行走,也不会觉得吃力受累。自从村村通公路建成后,城乡客运比比皆是,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只要你一招手,便可随时去县城,去邻村。因为道路的通畅、便利,使得邻里、亲戚之间的走动越来越频繁,越走越亲近了。公路的建设,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村建设向城镇化迈进的步伐,掌握了现代化技术的乡亲们正满怀激情,携手共建着一个繁荣富强的小康农村。

公路出行的变化仅仅是公路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牵引社会提速,出行变化印证时代变迁。日益完善的公路交通网,改变了交通不便、物流不畅的历史,公路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辉煌。如果拿人体来作比喻,路就如同遍布人体每一个角落的血管。血流畅通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保障,而交通发达则是一个社会富裕的重要条件,民间早有“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的说法。

公路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化。六七十年代,交通落后一度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公路运输几乎全靠人挑畜驮。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改革开放后,条条公路,似彩带飞舞在崇山峻岭,座座桥梁,如彩虹横跨于河川沟壑。公路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乘车难、运货难的历史。各种农特产品一车车往外销,为群众打开了一道致富门、为百姓带来了实惠,也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兴起的旅游产业助推作用明显。

现如今,高速、国道、省道、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群众出行安全、顺畅。当行走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汽车犹如在一条条绸带上来回舞动,公路两侧绿树成荫、溪流歌唱,仿佛人在仙境中走,车在雅画中游,不禁让人感叹现代化交通公路带给我们无比的畅快和美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