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一批人才 壮大一批产业 促进一方发展
近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打好“三大战役”、建设幸福抚州工作大局来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为建设幸福抚州注入了新动力,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的人才兴市新路子。
注重产业引才。我市积极发挥纺织服装、机电汽车、化工建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人才吸纳承载能力强的优势,加快引进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人才,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企业科技研发团队20个,研发人员135人。注重项目引才。以招商带动招才。坚持项目落地与人才引进相融相生,产生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的蝴蝶效应。去年全市引进市外境内项目847个,共引进了2600多名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注重合作引智。鼓励企事业单位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对接联姻,开展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了1000多名国内外专家来抚讲学或短期服务,其中“两院”院士2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40多名。市卫生局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卫生引智”,邀请了50多名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抚州籍名医名家来抚坐诊、开展手术或举办学术讲座。
大力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选派了139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和南京林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一些特色专业院校进行培训,扩大了我市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开发工程,开展名师结对帮带新教师活动,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去年高考,全市录取清华、北大50人,占全省的33.6%。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依托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县(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共培训技能人才达3.33万人,其中工业园区定向培训2.7万人,创业培训0.63万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统筹“阳光工程”培训、再就业培训等资源和项目,采取“异地参观、基地实践、现场指导”的方式,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00多期,累计培训3万多人。
努力搭建建言献策的平台,让人才参与建设幸福抚州的谋篇与布局。市里所有重大规划的制定、重大项目的论证、重大课题的攻关,都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参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智囊”作用。搭建服务基层的平台,让人才在“三大战役”一线建功立业。通过选聘大学生村官、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科技入园”和“科普进社区”活动,引导人才向“三大战役”一线汇集、在一线锻炼成长。去年,全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312人,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210人,组织科技人员进园区服务360人次。搭建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以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和网络招聘平台为主体,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较好地促进了人才有序流动。去年共举办人才招聘会126场,进场求职应聘人数达2.37万人次。
以实施人才工作服务“三大战役”行动计划为统领,大力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人才发现评价机制。扩大企业认定高技能人才工作试点范围,把大中专毕业生纳入职业技能培养对象。累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48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0.17万人。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重点吸引“两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5个层面的高层次人才来抚创新创业。2012年,我市率先在上海举办了1场市外人才招聘会,引进各类人才2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9人。完善服务人才创业机制。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和管理,促进孵化企业做强做大。目前,市本级创业孵化基地共有入孵企业46户,累计孵化出园企业17户。加大小额贷款扶持人才创业的力度,把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小微企业纳入扶持范围,实现了政策扶持全覆盖。据悉,仅去年来通过小额贷款直接扶持人才创业1万余人。
(心灵 吉平 日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