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都是山,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连,村民想出去一趟很难。”70岁的封胜忠从小便生活在封家村。谈起以前,他记忆犹新。封家村位于临川区河埠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出行不便,农产品卖不出去,大部分村民日子过得并不好。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现状,村民聚在一起商讨“突围”之道。“我们村位于山区,生态环境很好,要通过绿色发展让村民享受‘生态红利’。”村党支部书记彭小飞的一席话,让村民豁然开朗。
有想法就有办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生态乡村游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选择返乡创办生态项目。一直在外创业的知名企业家王一军看中了封家村良好的生态资源,决定在封家村仙盖山建设一个大型生态旅游景区。王一军流转土地10万亩,以“自然、和谐、野趣”为建设原则,利用村里自然的山体、小溪流水、草地、树木、杜鹃花、水库、宗教文化和古建筑群,形成松风听涛、竹溪观鱼、森林休闲、水库垂钓、万鹃闹春的美丽场景。王一军坚持利用生态同时保护生态的理念,既开发了景点,又达到不破坏生态的目的。
封家村,终于走上了“开封”之路,好事连连。一条宽敞的旅游公路从市区修到了封家村,缩短了大半的路程,出行时间从原先的1个多小时减少到如今的15分钟;通过进行美化、亮化和硬化,昔日脏乱差的村庄蝶变成为秀美乡村,村内的景点一个接一个;景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工人,封家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景区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家门口的“上班族”,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
靓丽新村
“如果没有旅游开发,我们村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每天早上一起床,封胜忠都会在村里“旅游”一番。一路走来,满目皆景: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楼房,一处处造型各异的景观带,一条条崭新的沥青路面,让封胜忠越看越舒心。
说起以前的封家村,封胜忠直摇头。进村路面破烂不堪、房屋乱搭乱建、垃圾满村都是……
要建设好景区,必须先改造好村貌,向“脏乱差”宣战。该村先后拆除乱搭乱建房屋120余栋,面积超1.5万平方米。通过整治清理,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环境好了,接下来就是美化家园。根据封家的房屋特点和原有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景点。该村请来画师在房屋的墙体上画出美丽的山水画,这些山水画和村里的老樟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修建景观池塘,在池塘四周设立围栏、游步道,栽种景观树、安装休闲椅等。
生态美景
“这个景区不错,既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也有现代化的景点,看后赏心悦目。”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造,仙盖山景区初步建成,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期最多一天接待过游客3万余人。
“如何让山村里的景区吸引人,我们的理念是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王一军从小在仙盖山附近长大,他深知这里的美美在“生态”。如果没有好的生态,景区开发就没了灵魂。
经过建设,景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景区跑马场、园林景观、农耕体验园、美食一条街、冰雪世界、手工坊、中药健康产业园、水上乐园、游乐场等众多项目建成完工,野生动物园、木屋、研学营地、名贵水果林等开门纳客。仙盖山的景色变化之大,让游客惊叹不已。但是,许多游客也说,仙盖山的生态没有变。“在青山绿水之中玩乐,别有一番情趣。”游客在游玩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腰包鼓起
在封家村种了一辈子田的村民彭福茂做梦也没想到,在他快60岁的时候居然成了“上班族”。
“三年来,我在景区上班总收入超过10万元。”在封家村,彭福茂为人忠厚老实,除了种田,他也不会干别的,也不敢外出务工。由于收入低,日子过得一直不太好。
“景区建设需要大量人员,大家只要有力气都可报名。”彭小飞多次到村里动员村民到景区务工。彭福茂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名参加,几天下来,他觉得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家门口上班,日薪100块,没有什么技术活,跟平时干农活差不多。”彭福茂说,景区建设让他每年增加了3万多元的收入。和彭福茂一样,村里200多名村民都在景区上班,拿到了月薪。
一些精明的村民纷纷改行,做起了旅游生意,日子一天天变好了。张国琪今年65岁,他以前在外务工,干过许多工作,景区开张后,返乡在仙盖山租了一处场地,办起了钓鱼的游乐项目,年收入6万多元。目前,在仙盖山景区创办旅游项目的村民有22名,涉及餐饮、游乐、体验、研学等多个领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