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织牢万顷山林“保护网”——我市大力推进林长制工作纪实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抚州日报 2020-05-06

完成人工造林6.48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智慧监管遍布每个重点山头;市县乡村林长办均建有标准化办公场所;两千多位护林员每天尽职尽责守护林区……

在全省2019年度林长制工作考核中,我市以98.75分名列全省第一。同时,我市还获得2019年度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市林业局获评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林长制助力“林长治”

林长巡山严管实抓。去年,全市总林长会议召开后,我市及时部署目标任务,签批全省第一份“林长巡山令”,市、县、乡、村、组五级林长定期到责任区域巡查调研,协调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尤其是林长令下发后,全市林长制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积压案件得到快速办结,累计解决林业难题883件,办结率达94.3%,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捕乱猎等现象。

智慧平台助力监管。去年,我市筹措资金1200多万元,率先在全省建立市、县林长制监管智慧平台,实现全市重点山头全覆盖。通过智慧平台,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护林员每天巡山轨迹的实时监测,实现了“一长两员”和森林资源的网格化管理;市级平台还接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全市128个重点山头。同时,我市率全省之先,实现无人机巡航实时回传视频信号到林长智慧平台,做到及时掌握现场信息,实现紧急事件快速响应、快速处理。

创新出台《抚州市林长制“7866”标准化工程实施意见》,打造林长制“7866”标准化建设样板,即市级、县级、乡级、村级林长办均做到标准化建设,有办公场所、专职人员、工作制度、台账、监管平台、工作考核、工作经费、公示牌等,形成“工作有尺度、职责记心头、推进更顺畅”的工作机制。该项工作被国家林草局以专报形式,向全国推广。

实施护绿提质

连日来,省高速集团抚州管理中心组织人员对所辖高速公路沿线进行苗木补植,共完成苗木补植3万余株。除了在高速公路沿线外,市区梦湖两岸、湿地公园等地,也有工人忙碌植树的身影。这是我市护绿提质行动的一个缩影。

增绿提质,扩大林业造绿成果。目前,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6.48万亩,完成封山育林8万亩,退化林修复面积12.8万亩,100%完成计划数;完成省级低产低效林改造1.93万亩,占省下达计划的113%,增绿提质效果显现。同时,全市各县(区)完成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面积7886.5亩。

护绿升级,巩固林业发展成果。去年以来,我市加大涉林案件查处力度,先后两次下发行动工作方案,组建6个督导组分赴各地督查护绿行动开展情况。通过森林督查、各类严打专项行动,共查处242起案件,其中204起行政案件、38起刑事案件,刑事处罚43人,行政处罚209人。

锻造护林铁军

“守护这片山是自己的职责。”每天清晨,在资溪县区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胡志福总会腰挂水壶、柴刀开始巡山。今年58岁的胡志福,当护林员已有20多个年头。

2008年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山林面积达16.4万亩,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正是因为有了胡志福这样坚守的护林员,这片大山才更加美丽富饶。像胡志福这样的护林员,全市共有2200人,他们坚守大山深处,保护着一草一木。

作为林长制工作基层“把关人”,我市把护林员队伍整合作为去年林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下发《关于做好护林员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采取竞争上岗方式择优录取,将全市4300位护林员优化整合为2200位,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有担当、敢负责的专职护林“铁军”。

为确保护林员基本收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林长制和封山育林工作,并对护林员工资进行全面兜底,还为护林员购买各种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在保证工资的基础上,为护林员统一配发服装和灭火设备、宣传喇叭等工具,并通过常态化、系统化培训,提高护林员的森林防护能力和意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